正如李鸿章给沈葆桢的信一样,李鸿章正在跟日本特使谈判,慈禧和恭亲王的意思很明确:

菲菲评历史啊 2025-03-07 20:39:09

正如李鸿章给沈葆桢的信一样,李鸿章正在跟日本特使谈判,慈禧和恭亲王的意思很明确:打不如和,最最小的代价结束这场战争。结果第一次谈判就崩了,日本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价五百万两银子。李鸿章心里有数,觉得这事儿还能谈,但日本人的态度,简直比现在的房价还硬气!   另一边,沈葆桢给军机处写了份奏折,建议朝廷增加军费,直接跟日本开战,把日本人赶出台湾,杜绝后患。结果这折子传遍了朝廷,唯独同治帝不知道。同治帝气得直跳脚,把军机处的人叫来质问。  结果军机处一个人没来,来的却是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手里还拿着那份折子。    慈禧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这个当皇帝老师的,好好教他读书就行,别插手政事。慈禧很快让翁同龢退下,单独跟同治帝“谈心”。她轻描淡写地说:“别怪你六叔恭亲王,折子都是我先看的,忘了给你了。”   而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战争一开始就要止损,赔款是最小的代价。毕竟,之前的两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都是这么操作的,大清早就“熟能生巧”了。    接下来谈判继续,日本特使这次要价三百万两,后来又改口到最低两百万两银子,恭亲王直接拒绝。没想到,后来英国突然跳出来插一脚,说要调停中日纷争,理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说台湾有战事会影响他们的生意。英国一表态,法国和美国也跟风,纷纷表示要“主持公道”。这下好了,清廷在列强的压力下,不得不再次跟日本和谈。    最终,清廷签下了《北京专约》,赔了日本十万两抚恤金,外加四十万两的“民房道路费”。日本人拿了钱,拍拍屁股从台湾撤兵。这场闹剧,终于以大清再次“割肉”告终。

0 阅读:45
菲菲评历史啊

菲菲评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