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娃,2023年12月12日人口专家梁建章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一孩家庭每个月补贴1000元,二孩家庭每个月3000元,三孩家庭每个月6000元。 (信息来源:2023年12月12日 任泽平——梁建章、任泽平等:建议给有孩家庭每月1000-6000元,大约需要1-3万亿左右的补贴) 生育率暴跌,内需疲软,这俩硬骨头怎么啃?砸钱!但不是乱砸,得精准投放,得玩出花样。钱要花在刀刃上,刺激消费,还得让人想生娃,这才是正道。 现在这生育率,惨不忍睹,2022年总和生育率跌破1.1,离维持人口稳定的2.1差了一大截,人口负增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长此以往,经济下行、社会老龄化,想想都头皮发麻。 归根结底,还是生娃成本太高,养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60多万砸进去,想想都肉疼,这还不算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年轻人压力山大,对未来没信心,不敢生,也不想生。 为啥以前生育率高?人口红利吃得爽啊!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才队伍,撑起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科技创新也沾了光,市场大,人才多,发展动力十足,但现在,人口红利快吃完了,人口萎缩,市场规模缩水,创新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也面临挑战,所以,生娃这事儿,现在得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能再当儿戏了。 各地政府也不是没动作,又是发钱,又是给政策,但效果一般,为啥?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补贴力度不够,杯水车薪。 而且,人口流动性大,今天在你这儿生了娃,明天可能就跑到别的城市发展去了,地方政府出力不讨好,动力自然不足,更要命的是,一些地方的补贴政策只是画饼充饥,根本没落实到位。 生育补贴,不能简单粗暴地撒胡椒面,像专家提出的,一孩每月补贴1000,二孩3000,三孩6000,这思路是没错,但还不够细致,韩国那边,又是现金补贴,又是住房补贴,又是育儿假,看起来很美,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补贴政策,得差异化,得精准投放,得有的放矢。 那怎么玩?得国家层面出手,建立专门的生育基金,中央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再加码,钱的用途,得专款专用,除了直接发钱,还得用来建托儿所、幼儿园,解决“带娃难”的问题。 补贴方案,得灵活多变,分孩次补贴,一孩、二孩、三孩,补贴标准逐级提高,这没问题,但还得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补贴力度可以小一点,经济欠发达地区,补贴力度可以大一点。 还得关注特殊群体,比如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失业人群,他们更需要支持。 除了发钱,还得有配套措施,得保障女性权益,消除就业歧视,提供带薪产假,支持女性重返职场,得优化社会环境,营造生育友好的氛围,让大家觉得生娃不是负担,而是幸福。 看看国外的经验,法国、北欧国家,家庭福利支出高,生育率也高,这说明啥?舍得投入,才能有回报。 反观南欧国家,补贴力度不够,生育率一路下滑,掉进了“低生育率陷阱”,所以,生育补贴,不能一锤子买卖,得长期稳定投入,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发钱刺激生育,会不会引起通胀?现在这情况,物价下行,需求不足,刺激消费才是当务之急。 生育补贴,直接给到有孩家庭,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这不仅不会引发通胀,反而有助于经济复苏。 生育补贴,不是简单的花钱买娃,而是一项战略性投资,投资于未来,投资于国家发展。国家得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构建全方位的生育支持体系,让“人口红利”再次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娃,2023年12月12日人口专家梁建章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22 18:18:4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