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故事的源头开始。
铁幕和东西方冷战的帷幕,到底是谁拉开的?
答案很直接:温斯顿·丘吉尔。
这老家伙在1946年3月5日跑到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市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那场著名的“铁幕演讲”。
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下。”
这话一出,冷战就算正式开场,东西方彻底撕破脸。
丘吉尔不是什么先知,他就是个精明的政治玩家,抓住了机会,硬生生把冷战的火点了起来。
二战刚结束,1945年的英国是个什么状态?
表面上是战胜国,实际上已经是个空壳子。经济垮了,殖民地管不住了,大英帝国那点霸主的光环早就褪得一干二净。丘吉尔心里跟明镜似的:英国要想在欧洲还有点话语权,必须死死抱住美国的大腿。
所以,他在铁幕演讲里故意把苏联威胁吹得天大,摆出一副“共产主义要吞掉世界”的架势,忽悠美国下场跟苏联干架。
这招管用得很。
当时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就坐在台下,听得一愣一愣的。之后,美国的对苏政策就从“咱们还能聊聊”变成了“必须干它”。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查姆利在《丘吉尔:权力的终结》里说得明白,丘吉尔这套操作压根不是怕共产主义,而是因为英国自己不行了,完成不了肢解俄罗斯的传统大业,必须拉美国下水,让美国跟俄罗斯-苏联斗。
这和意识形态没什么关系,还是大英帝国传统想入侵俄罗斯和肢解俄罗斯的套路。
他成功了,冷战的种子就这么被种下,英国也靠着美国喘了口气。
大英帝国不愧是天生的搅屎棍子,没实力了还非得搅和一把。
再说杜鲁门。
这家伙是个什么货色?一个开百货商店的,脑子不够用,政治手腕稀松平常。
1945年罗斯福一死,他稀里糊涂接了总统的位子。
刚开始,他还想接着罗斯福的路,跟苏联好好相处。可惜,战后欧洲乱得像个菜市场,美国国内反共的呼声又被共和党炒得火热,杜鲁门这愣头青哪顶得住?
1947年3月12日,他就跑去国会喊出了“杜鲁门主义”,掏钱掏枪支持希腊和土耳其,说是要挡住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从这天起算是彻底跟苏联杠上了。
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拉夫伯在《美国、俄罗斯与冷战》里讲得清楚,杜鲁门是被丘吉尔的铁幕演讲忽悠得动了心,再加上国内压力,才硬着头皮走上这条路。
说白了,杜鲁门就是个弱智,被丘吉尔牵着鼻子走。要不是英国这么一搅和,美国压根没必要那么早就跳进冷战的坑。美苏完全可以一人吃一半欧洲,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干嘛非得斗得你死我活?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里早就说过,大国之间为了权力肯定得掐架,美苏这种级别的超级大国更是跑不掉。但话又说回来,要没丘吉尔那老家伙在中间挑拨,杜鲁门这傻小子也不至于那么快就翻脸,进入死亡螺旋的零和游戏——冷战,而不是竞争。
美苏一人吃一半欧洲的日子明明可以过得很滋润,结果硬是被搅成了一锅粥。
1991年苏联一倒,西方彻底飘了。
弗朗西斯·福山跳出来写了本《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吹嘘自由民主要统治世界。
结果呢?飘过头了。
北约开始肆无忌惮地东扩,1999年和2004年把波兰、匈牙利、波罗的海三国全拉进来,恨不得直接把俄罗斯按死。
西方以为这是“历史的终结”,可以随便搞,结果踢到了铁板。
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直接开喷,说北约东扩是赤裸裸的威胁,别逼他翻脸。
普京靠军事升级、能源牌和地缘政治手腕,把北约的势头摁了下去,还在乌克兰狠狠打了西方的脸。
西方原本还想再解体俄罗斯一把,结果故事尬住了——北约自己反倒开始散架。
到了特朗普这儿,剧情又有新花样。
他在2016年竞选时就骂北约“过时”,逼欧洲多掏钱,还想着跟俄罗斯缓和关系,回到美苏平分欧洲的局面。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在《为什么乌克兰危机是西方的错》里也说过,北约东扩就是个大错。他强调,“西方正在让乌克兰走上与俄罗斯冲突的道路,最终将摧毁乌克兰”。
现在,打了三年,更证明北约不可能胜利,美国也意识到不可能战胜俄罗斯,反而可能引发世界大战。
特朗普试图某种程度上是想拨乱反正,减轻美国的负担。
他到底想干什么?
——他想回归雅尔塔体系对欧猪的美苏分治,撤离东欧驻军,一人吃一半欧猪。
保留在西欧的少量美国驻军,控制和阉割西欧,防止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再次掀起波澜——好好想一想,除了美苏分治时期,欧洲什么时候真的稳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