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

熹然说历史 2025-02-20 22:12:05

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既然你一年有40000两俸禄,为何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左宗棠为官一辈子,官当得可真不小,从巡抚、总督一直做到军机大臣,年俸禄有四万两白银,那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可是左大人从来都不是个爱财之人,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大清江山在他眼中,比什么都重要。 虽说左宗棠俸禄颇丰,可他对自己和家里可一点都不大方。平日里吃穿用度都很俭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抠门"。常穿的衣服破了,他也舍不得扔,找块布打个补丁接着穿。家里头的饭菜,也是能省就省,够吃就好。 这位大人还立了规矩,每月只拿200两银子给家里当月用,剩下的呢,一概不许动用。周夫人心疼左宗棠为国操劳,也不敢多花一分钱。40000两俸禄,到头来自家竟是陆陆续续一年花不了2500两。 做了这么大的官,年俸上万两,左宗棠却从不曾贪墨。他常说,俸禄是国家给的,花在国事上天经地义。若拿去中饱私囊,岂不是昧着良心做人。所以左老先生一辈子两袖清风,坦坦荡荡。 这位左公一生未尝渎职,他视国法如泰山,奉公守法。当官不徇私,秉公办事。他曾在浙江、福建等地担任巡抚总督,一时民风大振。这都是左宗棠一身正气树立的好榜样。 这就是左宗棠的为官之道,他把国家和百姓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反而是最末。左大人的高风亮节,是多少人学习的榜样,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当今还有左宗棠这样的好官,百姓的日子准能过得更安稳些。 那么左宗棠大人每年几万两的俸禄都花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啊,这位左公可不是个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夫,他是真正的治国良相,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当时啊,清朝的日子可不太平,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列强侵略,国力衰退,民不聊生。 左宗棠当上陕甘总督后,几乎把所有俸禄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中。他知道,要收复新疆,就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啊,左公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补贴军饷,置办军械,还为将士们置办过冬的棉衣。就这样,左宗棠一年年的俸禄都快花光了,可他却说,为国尽忠,一句顶万句。 除了补贴军队,左宗棠还拿出大笔银子来赈济灾民。那些年,各地旱涝灾害不断,百姓们食不果腹。左公一听说哪里有灾情,马上就派人送去赈济款,搭建粥棚,给饥民们分发食物。据说左宗棠一生就救济了几十次灾民,把自己的俸禄都快掏空了。 左大人还是个重视教育的人,他常说,兴学育才是国之根本。所以啊,左公就拿出一部分俸禄来资助教育。他在各地兴办了不少学堂,请来良师,招收学生。不少寒门子弟就是靠着左宗棠的资助,才有机会上学读书,后来也成了栋梁之才。 就说福州船政学堂吧,那可是洋务运动中首屈一指的学校。左宗棠当福建巡抚时,就拿出银子来支持学堂的建设。学堂开办后,左公又常常送去资金,让学生们安心求学。福州船政学堂后来培养了不少人才,为国家的近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说,左宗棠的俸禄虽然没落到自己腰包,却花在了刀刃上。补贴军队、赈济灾民、兴学育才,这都是左公心系国事的体现。他把个人的俸禄看作国家的资财,一分一厘都不肯多占,全都用在了正道上。这样的大臣,古今中外恐怕也没几个啊。 左宗棠大人一辈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那可真是传奇啊。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做起,一步步晋升到封疆大吏,位极人臣。这一路走来,左公凭的就是忠君爱民的赤子之心,和勤政廉洁的好官形象。 左宗棠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的气节和操守。在那个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的年代,左公却始终坚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就是为百姓谋福祉,若是只顾自己,那还配当这个官吗?所以啊,左宗棠从不贪赃枉法,坚守原则,堪称楷模。 说起左公的功绩,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他在陕甘总督任上,带兵收复了新疆,为国家挽回了一大片领土。这一仗打得可谓是艰苦卓绝,左宗棠带着将士们冒着酷暑严寒,跋山涉水,终于赢得了胜利。这场仗,不仅保住了国土,还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边疆,功在千秋啊。 左公不仅是个军事家,还是个治国能臣。他在各地为官,都尽心尽力,为百姓造福。他兴修水利,开发农田,让农民们有地可耕,有粮可吃。他平抑物价,打击奸商,让老百姓能买得起日用品。他还注重教化,兴办学堂,提倡科举,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些举措,无一不是为国为民的体现。

0 阅读:276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