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年,80岁的张先娶了18岁的少女为妾,洞房花烛夜张先说:“我都可以当你爷爷,嫁给我后悔不?”小妾回道:“后悔有用吗?反正我是绝不给你生孩子的!”张先大笑,不料几年后小妾接连生下了4个孩子。 张先生于公元990年,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早年就读于国子监,二十岁便考取了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在朝廷做官的同时,张先的文学才华也逐渐展露。他创作的词作音律和谐,意境优美,在当时的文坛上广受好评。他与欧阳修、梅尧臣等名家都有密切的交往,尤其是与大文豪苏轼的交情更是令人称道。 张先的词作以描写男女情爱和宫廷生活见长,代表作《天仙子》和《菩萨蛮》至今仍被人传诵。他的作品不仅在宫廷贵族中流传,也在民间广为传播,深受大众喜爱。 在北宋文坛上,张先是一位不拘一格的人物。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不受传统礼教束缚。当时他与一位小尼姑相恋,即便面对重重阻碍,仍坚持每夜划船相会。 这段堪称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尽管最终两人被迫分离,但张先依然写下了《一丛花》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深情。 到了晚年,张先寓居杭州时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浪漫天性。他经常为当地的官妓创作词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有一次,因为他忽略了一位叫龙靓的官妓,没有为她作词。龙靓便主动写诗向他索要词作,张先欣然应允,创作了一首词回赠。这个小插曲在文坛传为佳话。 在北宋时期,婚姻制度相对开放,特别是在文人阶层中,纳妾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时的法律并没有对男子再婚或纳妾的年龄做出限制,这也为老年人续弦提供了制度基础。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年长的文人都会选择娶年轻女子为妾,这既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婚姻文化。文人们往往会通过诗词唱和来庆贺这样的喜事,使之成为文坛佳话。 1070年,年届八旬的张先迎娶了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女为妾,这件事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位少女来自普通家庭,能够嫁给位高权重的张先,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难得的机遇。 消息传开后,以苏轼为首的文人雅士纷纷前来祝贺。在宴席上,众人向张先询问娶得美妾的感想。张先随即吟诵了一首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数字对比,展现了这对老少配之间的年龄差距。诗中"颠倒"二字,既道出了年龄的反差,又暗含了命运的奇妙。整首诗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展现了张先豁达的心态。 苏轼听后,立即和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更是将这对佳偶的特殊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段看似悬殊的婚姻,最终发展成了一段令人称道的佳话。在随后的八年时光里,这位年轻的小妾为张先生育了两男两女,完全超出了外界的预期。 张先一生育有十子两女,其中最大的儿子与最小的女儿年龄相差六十岁。这种特殊的家庭构成在北宋时期也属罕见,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独特现象。 这对老少夫妻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张先虽然年事已高,但始终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其中不少作品都暗含着对小妾的深情。 张先去世时已经88岁高龄,他的小妾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悲痛。这种真挚的感情打破了外界对这段婚姻的偏见,证明了真情不分年龄大小。 在张先去世后的几年里,年轻的小妾始终沉浸在丧夫之痛中,最终郁郁而终。这个结局让很多当时的文人都感叹不已,也为这段姻缘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这段姻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众多典故。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婚姻本质的范例。 "梨花压海棠"这个典故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它不仅用来形容老少配的婚姻,更多时候被用来比喻看似不般配却情深意重的结合。 这个故事也对传统的婚恋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它表明,真正的婚姻幸福不在于年龄的匹配,而在于双方的真诚相待。 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张先与小妾的故事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它打破了人们对年龄差距婚姻的固有偏见,展现了婚姻关系中更为本质的一面。 这段姻缘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婚恋观念上,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它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婚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从现代视角来看,这个故事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评判婚姻时,不应该被表面的条件所局限,而应该着眼于感情的真挚程度。 这段婚姻最终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双方的真诚相待。它向世人证明,只要存在真挚的感情,年龄差距并不会成为婚姻幸福的障碍。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个故事一直被传颂至今。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为人们思考婚姻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1070年,80岁的张先娶了18岁的少女为妾,洞房花烛夜张先说:“我都可以当你爷
甜蜜游记
2025-02-20 19:03:01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