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学历史都太注重情怀,文推范仲淹,武推岳鹏举(岳飞)。 这没什么不对的,但“不够”。 不够在我们没有让学生学习那些“圣之时者”——那些能够通权达变,因人、因时、因事制宜,把事情做好,同时还能享受奋斗成果的人。 譬如儒家的叔孙通,武将中的李世勣和郭子仪。 他们的功劳都不小,前者帮刘邦“制礼”、弘扬儒学,后两者开疆拓土、安邦定国。 而且他们也都没有成为君权的牺牲者,这不好吗? 奋斗的目的不是为了登顶,而是为了登顶之后活着回来。 教育应该教会学生“明哲保身”的原则和智慧。 譬如在一个官宦横行、以吏为师的时代,空喊“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义就不大。只会白白地增加碰壁与不合时宜!
我们以前学历史都太注重情怀,文推范仲淹,武推岳鹏举(岳飞)。 这没什么不对的,但
耐读历史
2025-02-19 08:14: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