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马占福为国捐躯。战后团部来到他家看望英雄的母亲却找不到人,经打听才得知一个残酷的事情,因为生活贫困,马占福的母亲竟正在沿街乞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马占福满怀壮志地告别了家乡,踏上了火车,奔赴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的那一天起,他就暗暗发誓,要做一名优秀士兵,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严格的军事训练丝毫没有让他退缩。 他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每天都在刻苦锤炼自己,即便在休息时,他也常常一个人默默地练习擒敌拳,研究射击要领,不出几个月,昔日的瘦弱少年便練就了一身肌肉,成了连里的尖子兵。 马占福所在的部队驻守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山高林密,与越南接壤,边境形势十分紧张,1986年,为回应越军的挑衅,马占福所在部队接到了前往前线执行任务的命令,当首长让战士们考虑清楚,是否自愿前往时,马占福第一个站了出来:"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我义不容辞!" 就这样,怀揣着必胜的信念,马占福踏上了通往战场的道路,谁能料到,这一去,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程,随着战事愈演愈烈,马占福所在突击队接到了攻打敌军310高地的艰巨任务,敌人在高地上构筑了大量工事,火力凶猛,守备森严。 然而在祖国利益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军人,马占福作为爆破组组长,率先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胸膛抵挡敌人的枪林弹雨,为战友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就在突击队即将攻上高地的时候,不幸降临了,一颗流弹击中了马占福的腹部,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军装,剧烈的疼痛并没有让这个钢铁战士停下脚步,他用手捂住伤口,继续指挥战士们冲锋,又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炸响,弹片扎进了他的肩膀,马占福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血泊中。 马占福再次醒来时,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他挣扎着爬起,却发现部队已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战壕,年轻的生命在凄厉的炮火中凋零。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必须做点什么!"马占福咬紧牙关,眼睛里燃烧着愤怒和不甘,他环顾四周,目光锁定在不远处的敌军碉堡上,那里机枪声大作,正是阻碍战士们前进的最大火力点。 马占福深吸了口气,抓起身边的土制炸药包,一瘸一拐地向碉堡匍匐前进,血在身后拖出长长的痕迹,可他浑然不觉,100米、50米、20米……他一点点向死神逼近。 终于马占福来到了碉堡下,他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拉开保险栓,猛地将手榴弹扔进了碉堡的射击孔,就在敌人慌忙逃窜的瞬间,马占福纵身跃起,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堵住了射击孔。 轰!一声巨响,硝烟四起,碎石飞溅,马占福永远倒下了,而随着碉堡的被毁,阻碍部队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清,中国军人冲上了310高地,将鲜红的五星军旗插上了山顶! 马占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祖国这片土地的安宁,他把热血洒在边疆,把青春献给了和平,这个普通而伟大的青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噩耗传回故里,马占福的家人悲痛欲绝,年迈的父亲再也没能从打击中缓过神来,很快就离开了人世,母亲承受着丧子和丧夫的双重创伤,整日以泪洗面,久久不能走出,一家人本就拮据的生活,顿时雪上加霜。 为了维持弟弟妹妹的学业,母亲不得不拖着伤痛的身躯,再次走上街头乞讨,1988年,部队首长率马占福的战友们,将他的骨灰送回了家,当他们来到马家,敲开那扇斑驳的木门时,眼前的情景让大家震惊了:屋内空空荡荡,不见一人。 左邻右舍告诉他们,马占福的母亲正在附近的街道乞讨,战友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们从未想过,英雄的亲人竟会陷入如此境地,是马占福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国泰民安,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可他自己的母亲,却饱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在寒风中乞讨度日,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讽刺!战士们找到了马占福的母亲,当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时,她木然跪倒,泪如泉涌,战士们搀扶起她,将马占福的遗物递到她手中。 老人颤抖地抚摸着儿子的军功章,泣不成声:"我的儿啊,娘对不起你啊……"英雄已逝,精神永存,马占福用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境界,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社会各界纷纷向这个困境中的英雄母亲伸出援手。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马占福母亲的晚年生活终于得到保障,马占福的名字,已经永远地铭刻在了祖国的丰碑上,每当人们路过他的故乡,看到他的雕像,无不肃然起敬,这个普通而伟大的青年,用自己短暂而闪耀的一生,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信源:青海省税务局:牢记誓言挺膺担当 兴税征程续写荣光
1979年,谅山前线指挥部内,电话听筒里传来许世友将军的怒吼:“赶紧释放越军战俘
【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