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女飞行员刘晓莲驾驶飞机刚爬行到700米高空,被一架歼击机撞伤,一声巨响过后,机组人员全部昏迷,失去操控的飞机正在急速下坠,而在这时刘晓莲慢慢醒了过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9月20日,张家口军用机场上空,一段惊心动魄的航空奇迹正在上演,30岁的刘晓莲,作为中国空军最年轻的女机长和唯一的女特级飞行员,率领六名机组成员驾驶安-26运输机返回基地。 上午9点33分,当飞机爬升至700米高度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划破长空,一架歼-7战斗机与安-26相撞,强烈的撞击使机组七人全部昏迷,失去操控的飞机如断线风筝,开始不受控制地向左侧倾斜下坠。 不知过了多久,刘晓莲在剧痛中恢复意识,她发现自己被震倒在操纵台上,飞机正在无人驾驶状态下下坠,透过被机油糊满的挡风玻璃缝隙,她惊恐地看到一座墨绿色山峰正迎面扑来,生死攸关之际,她强忍剧痛,双手紧握操纵杆,奋力将飞机拉平。 检查仪表盘后,更糟糕的情况显现——除气压高度表外,其他仪表全部失灵,通讯系统也完全瘫痪,他们与地面彻底失联,刘晓莲大声呼喊,终于唤醒了副驾驶和机械师,随后,其他机组成员也陆续苏醒,每个人都带伤,通信长蔡新成的左腿甚至被切断,但所有人仍坚守岗位。 此时飞机状况危急,抖动剧烈,发出令人不安的金属摩擦声,仿佛随时会解体,发动机转速忽大忽小,操纵极为困难,刘晓莲判断必须尽快降落,但没有仪表导航,又看不清外界,如何找到合适降落点?凭借丰富经验,她透过挡风玻璃的一小块清晰区域,终于发现了前方的跑道。 然而噩耗再次袭来——两个主起落架完全无法放下,按常规应该复飞,但刘晓莲清楚,以飞机目前状态,复飞无异于自寻死路,更危险的是,飞机还载有四吨燃油,若在跑道迫降可能引发爆炸,危及其他飞机和附近村庄。 思索再三,刘晓莲决定在跑道侧方的草地迫降,这是个冒险决定,但已是最优选择,凭借精湛技术,她让这架摇摇欲坠的飞机平稳接地,连机组成员都未明显感觉着陆。 危机并未结束,飞机在草地上滑行,不受控制地向左偏移,逐渐接近左侧跑道,而那里正有六架歼击机准备着陆,情况万分危急,若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刘晓莲做出了令人震惊之举,她突然从座位站起,伸直双腿,用尽全力蹬住右舵,试图阻止飞机偏转,这极其危险——高速滑行中如方向突变,她的双腿可能被绞断,但她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避免更大悲剧的决心。 眼看飞机仍向跑道移动,刘晓莲当机立断,猛地将操纵杆推到底,让机头插入草地泥土以制动,这几乎是赌命,但别无选择,奇迹出现了,飞机缓缓停在距跑道仅数米处,刘晓莲看了眼手表——9点38分,从空中相撞到成功迫降,仅用了五分钟,却宛如跨越世纪。 救援人员很快到达,将伤员送往医院,技术人员检查后震惊不已——飞机损毁程度之严重,本不该能继续飞行,更遑论安全着陆,专家们惊叹于刘晓莲的技术,在机头接地处几乎找不到压痕。 更令人称奇的是,操纵系统被严重卡住,每次操作需近百公斤力量,事后测试时两名壮年男飞行员合力才能拉动,而刘晓莲一人在重伤下完成了这一壮举,这一事件迅速传遍军内,那六位幸免于难的歼击机飞行员亲自为刘晓莲请功,她被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荣记一等功,她的机组也获得模范称号。 空军专家评价:刘晓莲创造了航空史奇迹,在严重机械故障下,凭个人技术和毅力挽救七条生命,避免重大空难,不仅需精湛技术,更需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 作为中国空军第一位功勋女飞行员,刘晓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于蓝天"的军人品格,当被问及是否害怕时,她微笑回答:"那时根本来不及害怕,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让大家平安回家",这种平淡中透露的坚韧,正是她的真实写照。 多年后,已是将军的刘晓莲回忆起这段经历仍感慨万千,那短短五分钟的生死抉择,不仅考验了军人职业素养,更彰显了中国女性飞行员的卓越风采,她的故事成为中国航空史上传奇一页,用勇气与担当为祖国航空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参考资料:航空世界《生死时速——访功勋飞行员刘晓莲》
F22生产线拆了八年,真相终于藏不住了?当年号称“外星科技”的隐身战机,造了18
【7评论】【14点赞】
5plus5
可以拍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