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山村执教22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精神疾病的妻子后,执意离家流浪街头

上瓦州杭 2025-02-18 17:13:46

2012年,在山村执教22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精神疾病的妻子后,执意离家流浪街头,直到警察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带血的账单,顿时肃然起敬!

一张沾满血迹的账单,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柏油路上,它记录的不是金钱的交易,而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一位乡村教师最后的牵挂,这张账单的主人,名叫李小棚,陕西蓝田县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2012年8月27日,他在为学生购买教材的途中遭遇车祸,年仅48岁的人生戛然而止,这起事故,不仅带走了一位敬爱的老师,也揭开了一个关于奉献、牺牲和乡村教育困境的故事。

李小棚的童年,浸泡在贫困的苦涩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经济拮据,父亲的病重,更是雪上加霜,1984年,高中毕业的李小棚,本可以继续深造,却为了给父亲治病,放弃了大学梦,毅然外出打工,背井离乡的辛酸,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

打工之余,他挤出时间自学,尤其对教育类书籍情有独钟,仿佛在为日后的人生埋下一颗种子,在图书馆的灯光下,在工友们闲聊的间隙,他常常思考着教育的意义,心中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乡办学。

1990年,李小棚回到家乡,决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实践,然而,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不解,他并没有退缩,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最终感动了大家,一所简陋的村小在三间废弃的仓库里诞生了,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教材,李小棚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地把学校建了起来,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他周末还要骑一百多里路到西安打零工,用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和学校开支。

李小棚对教育的投入,远不止于此,他不仅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品,还四处奔走,多方筹措资金,为学校添置了蹦床、滑梯等设施,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甚至自费到西安等地为学校采购教学用品,并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停地为学校、为学生付出。

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放过这位善良的教师,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这无疑给本就拮据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他住在简陋的住所,衣着朴素,却从未向外人抱怨过生活的艰辛,他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学生和家庭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路上捡到一个装有4000多元现金和身份证的钱包,对于家境贫困的他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一笔巨款,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借钱当路费,千里迢迢将钱包物归原主,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社会各界纷纷向他伸出援手,捐款4万多元。

2010年夏天,李小棚决定用这笔捐款创办一所免费的幼儿园,他选址在蓝桥镇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开始筹备幼儿园的建设,他亲自挑选桌椅、黑板、电视、滑梯等设备,希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他还四处招聘有爱心的老师,组建了一支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幼儿园的招生简章上,“免费招生”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他对山里孩子们的承诺。

2011年,命运再次给了李小棚沉重一击,他的妻子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没有放弃,一边精心照料妻子,一边坚持在讲台上为孩子们授课,他像一棵在风雨中摇曳的小树,却始终屹立不倒。

2012年8月27日清晨,李小棚像往常一样,为妻子做好饭菜,叮嘱她按时吃药,然后,他骑上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前往县城为学生们采购学习用品,他并不知道,这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车祸发生后,警察在现场发现了散落的教材、作业本以及那张沾满血迹的账单,这张账单,记录着他对学生们最后的爱,也成为了他一生奉献的无声见证,他的离去,让数千名学生和村民悲痛不已,他们自发来到他的灵堂前,悼念这位改变了他们人生轨迹的恩师。

李小棚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不会消失,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奉献,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引起了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学校渡过难关,并将学校正式命名为“小棚学校”。

0 阅读:739
上瓦州杭

上瓦州杭

这是我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