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第一,湿疹湿疹,肯定和湿气有关,除了有湿,还有热,夏季雨水多,天气也热,这种又湿又热的季节对本身湿气就很重的人来说特别不友好,内外因一勾结,极易长疮长疹。
第二,颜色泛红的小疹子,红是有热,大家看,雪是白色的,火是红色的,就知道怎么区分寒热了。总的来讲,就是一派湿热之象。
外敷妙方,:取炒地榆30克,打成粉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敷在患处。或者水煎后,用纱布沾药液湿敷患处。
注意,这可不是什么纸上谈兵之法,而是经过权威刊物发表,获得广大医学工作者认可的单方,验方。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华皮肤科杂志》就刊载了这一办法,迄今为止已有近60年的历史。用地榆来治疗湿疹,医理很简单,地榆是寒凉的,最擅长清热,燥湿,这不正与湿疹的成因相合拍吗?
另外,地榆还有敛疮之性。所谓敛疮就是说,皮肤长了疮疹以后,不小心溃烂了,地榆可以让疮口收敛,让溃烂的部分快速长回来。
《神农本草经》里是这么说的,地榆“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
《本草崇原》也有记载,说“地榆处处平原川泽有之,宿根在土,三月生苗,初生布地,独茎直上,高三四尺,叶似榆叶而狭长如锯齿状,其根外黑里红,一名玉豉,又名酸赭。”地榆的茎特别短,有点儿像是贴着地面生长的,它的叶子扁长,叶边有齿痕。你别看它现在不起眼,七八月份花期一到,它就会拔地而起,一茎直上,在顶端生出一个个暗红色的小棒槌,这就是它的花序,等到暗红色的萼片从上到下依次绽放,这就算是开花了,虽然无法跟玫瑰、月季相媲美,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另外,当你无法通过叶子准确地分辨出地榆的时候,你就去找它的花序,这个特征是相对比较明显的。
地榆的入药部位是根茎,你把它挖出来,洗干净,切片,晒干,这就是中医里的一味良药。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到药店购买
地榆除了能治疗湿疹,还有以下三大妙用。
第一,治疗烧烫伤。
民间有句俗语,叫家中有地榆,不怕烧破皮。平时不小心烧伤或者烫伤了,问题不大的可以把地榆粉和香油和在一起,敷在患处,可以起到快速止疼的作用,而且愈后不会留疤。
第二,它能止血,吐血、便血、女性崩漏等等都可以用它来治。
《圣惠方》记载,说有一妇人,月经量特别大,过了经期,经血依然止不住,颜色又红赤红赤的,色红说明有热,这就是血热妄行,地榆苦寒,味酸涩,苦寒可以清热,酸涩可以把妄行的血液收住。
这个时候,可以用地榆30克,水醋各半,一块熬煮,煮好以后去掉药渣,就喝那个汤。同样的办法还能治疗吐血。
第三,它还能治慢性胃炎。
地榆这味药,它是内外兼修的,身体表面的灼伤出血可以治,身体内部的胃粘膜出血也可以治。方法是取炒地榆50克,加生姜3片,蜂蜜20克,水煎后,分三次服下。这是石恩骏老先生的经验方。
最后再回到今天的主题,皮肤病的治疗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也就是要充分顾护到脾胃,不然为什么长疮长疹,就是因为脾运化不好,身体里的湿气代谢不掉,只好从皮肤上走了。
又为什么容易反复?那些肥甘厚味一吃下去,积在肠胃里,化热化火的,皮肤疾患能不死灰复燃么?虽然是老生常谈了,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