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样体肥大
一是长期外感,咳嗽发热,外面不通,引起咽喉部刺激,反复水肿;
二是脾胃功能失调,反复积食,积热生痰湿。上不通,下瘀热,所以成为了腺样体肥大。感觉有道理,清阳出上窍,肠胃以通为顺,咽喉要道的腺样体慢慢会好。
治疗柴胡类+麻杏苡甘汤+葶苈子大枣汤+千金苇茎汤+桂枝茯苓丸。
总结如下:1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厥阴病。
麻黄7.5克(去节) 升麻3.5克 当归3.5克 芍药2克
茯苓2克 甘草2克 白术2克 干姜2克 桂枝2克(去皮) (炙)
天门冬2克(去心) 萎蕤(一作菖蒲)3克 知母2.5克 黄芩2.5克 石膏3克(碎,绵裹)
【用法】用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开散的:麻黄+升麻,右路。
养血储备的:当归,白芍,天冬,玉竹,心肝胃。
健脾的:白术、茯苓、甘草、干姜、桂枝、
清热的白虎汤:知母、石膏、黄芩。
现代医学认为,麻黄升麻汤可以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还可以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牙龈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核性腹膜炎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难治性银屑病、变应性鼻炎以及肺心病,也是麻黄升麻汤的治疗方向。 肺癌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应用麻黄升麻汤
这个方剂属于厥阴病,和乌梅丸为姊妹方,一个偏于外开散,一个偏于内收敛。
刘渡舟:麻黄升麻汤,治疗表邪内郁,气机不伸,上热下寒,阴阳不和之证。因其阳邪内陷,郁而不达,故使原来浮数之脉一变而为沉迟。切其下部尺脉而又不至,是乃气机受阻,而脉道不利所致。气机既阻,则阴阳气不相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若内陷之阳邪淫于上,则上热而为咽喉不利与吐脓血之证;阳郁于上,不能主持于下,故证又见泄利不止。此证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而虚实寒热亦复混淆不清,故治其阴则必伤其阳;若补其虚,则又碍其邪,因而属于难治之证。然仲景出麻黄升麻汤寒热兼治,外宣阳郁之邪,内滋肺胃之阴,既清上而又温下,务使阴阳自和则病愈。
方义:方中用麻黄、升麻的剂量较大,用以宣发陷下阳郁之邪;用黄芩、石膏以清肺胃之邪热;桂枝、干姜通阳温中以祛寒;当归、芍药养血以和阴;知母、天冬、葳蕤滋阴降火以和阳;甘草、茯苓、白术不仅能健脾益气而止利,且能安胃和中而交通上下。此方汇合补泻寒热之品而成方,使其相助而不相悖。
本方组成有桂枝汤加麻黄,所以解表发汗;有苓、术、干姜化水利小便,所以止利;用当归助其行血通脉;用黄芩、知母、石膏以消炎清热,兼生津液;用升麻解咽喉之毒;用玉竹(即葳蕤)以祛脓血;用天冬以清痰脓。虽用药多至十四味,但不是杂乱无章,为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寓有精当的意义。
另外的六经解释:麻黄、桂枝散太阳之邪;升麻、黄芩、知母、石膏清阳明之热;干姜、白术、茯苓、炙甘草温太阴之寒;当归、天冬、葳蕤、芍药补已损之阴血。这个解释更简明扼要,符合古人的思维方式吧。
从这个病的理解中,我想到防风通圣丸也是很合这个疾病的病机。2 防风通圣丸,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功能: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1发散,升散4:麻黄,防风,荆芥穗温散,薄荷清利头目
2通大便3:调胃承气汤
3利小便4:栀子,黄芩,石膏,滑石
4养血活血3:四物汤去熟地,
5健脾1:炒白术
6利咽排毒2:桔梗+连翘
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方义:麻黄辛散微苦温通,善发汗解表、宣散肺气;荆芥穗辛香微温,善散风解表止痒;防风辛散微温,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胜湿;薄荷辛凉芳香,善疏风解表、清利头目与咽喉。四药合用,既能使外邪从汗而解,又能散风止痒,故为君药。
大黄苦寒泄降,善泻下攻积、泻火解毒;芒硝咸软寒清降泄,善泻热通便;滑石甘寒清利,善利水渗湿、清解暑热;栀子苦寒清降泄利,善清热泻火利湿。四药合用,既清热泻火,使里热从内而解,又通利二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透解,善清热泻火;黄芩苦寒清泄,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苦寒清解,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兼散结利尿;桔梗辛散苦泄,善开宣肺气、利咽。四药合用,善清热泻火、解毒散结,兼助君药透散表邪。
凡此八药,共为臣药。
当归甘温补润,辛温行散,善补血活血;白芍酸甘微寒,善养血敛阴,兼能散血;川芎辛温行散,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炒白术甘温苦燥。善健脾燥湿。四药合用,既养血活血、健脾和中,又祛风除湿。与君臣药同用,则发汗而不伤正,清下而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故共为佐药。
甘草甘平,伍桔梗能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汗下与清利共施,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故善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之证而见上述证候者。
个人经验: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之前的谷精草合剂,二术郁仙丹,半夏厚朴汤,四君子,小承气是我用过的。和上面说这个病的病机其实也是暗合的。总结:围绕这些方剂的根本,都是解表+清里热解毒+通脏腑为大的原则。可以加些清热化痰利咽的,牛蒡子,半夏,桔梗,等。解毒散结的连翘,僵蚕,威灵仙,活血的丹参。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为生痰之器,肺为储痰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