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探视自己

墨海扬波澜 2025-02-17 17:22:17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探视自己的母亲,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自己的儿子,说不出一句话来。 时间拉回到1958年,那时候全世界都冻得跟冰棍儿似的,冷战正酣。美国那边,“鹦鹉螺号”核潜艇嗖嗖地试航,炫耀得不行。咱们中国一看,行,你们孤立我们,封锁技术是吧?咱自个儿来!结果苏联大哥也不给面子,技术支援?没门儿!毛主席一拍大腿,豪气干云地说:“核潜艇,咱就是磨上一万年,也得整出来!”黄旭华呢,作为这个项目的总舵手,带着一群小伙伴,愣是把一个个难关啃了下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就这么诞生了!到了1988年4月,黄旭华亲自上阵,试了试自家核潜艇的深浅,试验一完,他立马奔回家,去看望已经95岁高龄的老妈。1988年4月,南海那家伙深不见底的地方,一艘核潜艇悠悠地开始往下溜达。黄旭华大佬站在指挥台上,一脸正经,心里头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次深潜可不是闹着玩的,关乎国家的面子和安全呢。潜艇每往下一蹭,水压就跟涨潮似的往上涨,艇里头那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你还别说,这潜艇真给力,一口气潜到250米深,然后又悠哉游哉地浮了上来。艇里头的人那叫一个高兴,欢呼声差点儿把潜艇顶给掀了。黄旭华大佬也是心潮澎湃,挥笔就写:“六十大爷,探秘龙宫。大浪滔天,我自逍遥。” 搞定试验后,黄旭华琢磨着,这么多年没回家了,得去看看老妈。这一晃就是三十年啊,他心里头那个愧疚加想念,跟潮水似的往外涌。回到家门口,一瞅见老妈那头银发,俩人就跟被点了穴似的,愣在那儿,眼泪哗哗地流。老妈都95岁了,岁月在她脸上那是刻下了“到此一游”的印记。黄旭华扑通一声跪在老妈面前,俩手跟铁钳子似的,紧紧抓着老妈的手,就跟生怕她飞了似的,半天都不带撒手的。三十年前,黄旭华这家伙一头扎进了核潜艇的研究大坑,从此就跟家乡说了拜拜,玩起了“隐身术”。为啥?因为这活儿保密级别高得吓人,他连自己溜达到哪儿了都不能往外说。直到1987年,家里人这才通过《文汇月刊》里的一篇文章,拐弯抹角地摸到了他的底细。文章里没点名,但家里人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了黄旭华这家伙背后的那些不容易。 老妈以前还惦记着他:“等你工作稳定了,可得常回家遛遛弯儿。”结果呢,为了国家的大事儿,黄旭华只能自个儿抱着孤独的小枕头,默默坚持。老妈盯着他看,他倒是挺硬气:“对咱国家忠心耿耿,那就是给老爸老妈最大的孝顺啦!” 从1958年开始,黄旭华带着他的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搞定了核动力装置、水滴形艇体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总共七大难关,一一攻克,简直就是给国家荣誉和安全加了个铁布衫。他的那股子奉献精神和爱国心,不光让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牛气冲天,还成了无数科研人员心中的大英雄。那会儿,母子俩的心就像装了瞬移器,嗖的一下,不管多远都贴一块儿了。黄旭华这老哥们儿,用他一辈子的卖力干活儿,给咱们展示了啥叫死心塌地的忠诚和实实在在的孝顺。

0 阅读:1
墨海扬波澜

墨海扬波澜

墨海扬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