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7岁医学博士陈菊梅,冲医生点点头:“请帮我摘掉扁桃体、割掉阑尾,再拔光牙齿!”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你不要命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在医学界传开:47岁的陈菊梅,这位德高望重的传染病专家,竟主动要求摘除自己的扁桃体、阑尾,甚至把满口牙齿拔得一颗不剩。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四处飞散,人们议论纷纷,惊呼她疯了、傻了,怎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真相远非如此肤浅。 追根溯源,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时的陈菊梅刚刚结束一段高强度的研究,投身到新一轮的肝炎攻坚战中,肝炎,这个如同梦魇般的词语,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 它致死率高达85%,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在绝望中煎熬,作为一名医者,陈菊梅立志要拯救他们于水火,她誓要攻克这个难题,哪怕倾其所有。 然而,就在她马不停蹄地工作时,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由于过度劳累,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扁桃体发炎、阑尾炎、牙周炎,种种炎症如影随形,严重影响了她的研究进度。 面对治疗和研究的艰难选择,陈菊梅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彻底清除身体里所有炎症源头,哪怕是健康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医生,我没疯,"面对医生和旁人诧异的眼神,陈菊梅语气坚定,"比起眼前的疾病,我更怕耽误研究,辜负病人的期望啊。" 是的,她心中只有病人,只要能早日攻克肝炎,她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手术很成功,扁桃体、阑尾和残存的牙齿都被清除干净。 短暂的修养后,陈菊梅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实验条件十分简陋,为了研究药物成分,她和助手常常通宵达旦。 饿了就吃点儿干粮,渴了就喝点凉水,困了就在硬邦邦的地板上打个盹,就这样,他们废寝忘食,日复一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孜孜不倦的努力,陈菊梅终于发现了五味子降酶的奥秘,研制出一系列"肝得安"药物。 当第一批临床数据传来时,陈菊梅热泪盈眶——慢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竟然从85%降到了38%,无数家庭,就此重获新生。 这一刻,先前的质疑都烟消云散,人们这才明白,陈菊梅疯狂的举动,不过是医者仁心的至高体现,为了救助病患,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摘掉身上任何器官。 "我这条命是人民给的,理应全部献给人民,能为肝炎患者减轻哪怕一丝痛苦,我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岁月流逝,陈菊梅的身影依旧活跃在医院和实验室,她志存高远,誓要为祖国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次,一位老病人犹豫着不敢与陈菊梅握手,生怕传染给她,陈菊梅笑着说:"大爷,您不必介意,咱们谁还没个病呢?您要真把我当家人,就别见外!" 说着,她主动握住了老人的手,就是这样的一个个瞬间,拉近了她与病人的距离,温暖了无数惶恐的心。 在陈菊梅眼里,病人的需求高于一切,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已届古稀之年,但仍冲锋在最前线,她第一时间主持专家会诊。 她连续四昼夜主编《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危难时刻显身手,她用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5年后,汶川地震发生,83岁高龄的她再次出现在灾区一线,她不畏余震,走遍安置点,考察水源状况,指导防疫工作,那衰老的身躯里,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灾区群众说,她简直就是最美的"白衣天使",谈起陈菊梅,人们由衷地钦佩不已,她的一生,如同她钟爱的五味子,酸甜苦辣咸无所不包。 为医学事业,她献出了毕生精力,为救助病患,她甘愿舍弃一切,在中国,"陈菊梅"已经成为医者仁心的代名词。 然而再璀璨的人生也难逃终点,2021年11月5日,陈菊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弥留之际,她只留下八个字——"丧事从简,遗体捐赠"。 生前,她把一切奉献给了病人,死后,她把身体献给了医学,"菊梅其人,五味俱全,菊梅其心,仁爱无边",在陈菊梅遗体捐赠仪式上,首都医科大学校长这样赞叹道。 是啊,她的一生,正如夏日骄阳下盛开的菊花,淡泊而不失风骨,低调而熠熠生辉,陈菊梅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存。 一个甘为"药引子"的医者,一个誓做"燃灯者"的智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回望那片用生命守护的天地,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她大爱无疆的胸怀,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医者前行。 夜有多暗,星就有多亮,陈菊梅,就是医学星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纵使星陨离世,光芒已经种在人们心中,照亮医者的理想与信念。 致敬陈菊梅,这位时代的"药引子",新时期的"燃灯者",但愿每一个医者,都能继承你的衣钵,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用仁心播撒希望的种子,用大爱托举生命的明天。 信息来源:黄显斌——《菊梅礼赞——记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专家陈菊梅》
现在医学这么厉害了?
【195评论】【17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