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歹,说彝族罗锅 和尚山彝族,家家都会有一种锅,这种锅在内地非常罕见,用石头或者铁锤敲打锅身,会发出形似敲锣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所以,有人把这种锅叫做锣锅。 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剧名《刘罗锅》,剧中的刘罗锅,躬腰驼背,看上去,仿佛背着一口铁锅,行走时,显得缓慢而笨拙,笔者根据这部电视剧,把和尚山彝族家里的锣锅,叫做罗锅。 罗锅在和尚山彝族家庭普遍存在,广泛使用,如果哪一个家庭没有大小十余个罗锅,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会缺少什么。 据说,以前彝族嫁女儿,众多陪嫁品中,不缺三两个罗锅,家庭贫困,陪嫁铁罗锅或者铜罗锅,家庭富裕,陪嫁银罗锅或金罗锅,银罗锅和金罗锅用于炫富,炫富之后藏起来,不在出现,等到生活困难之时,有人会拿去换钱。 铁铜银金罗锅,无论大小,形态完全相同,底部平整,中间滚圆,灶上锅盖,盖在锅内,罗锅锅盖,盖在锅外,锅盖上有提把,彝族在拎罗锅,不用抹布,而是就地取材,拿火塘边的两块树皮,夹住拎把,把罗锅提到需要摆放的地方。 彝族家庭厨房,大都宽敞,厨房里有灶,灶上有铁锅,但是,彝族家庭用灶的时候不多,他们更喜欢用罗锅,既可烤火,又可做吃的,显得悠闲自在,终至形成习惯,大夏天也在火塘边忙碌。 用罗锅做饭做菜,离不开火塘,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塘在他们心里至关重要,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彝族的居住地有关。 彝族大多住在山上,山上很冷,而在以前,彝族深受贫务的困扰,单薄的衣服,不足以御寒,依靠火塘获取热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再有,就是稻米严重缺乏,吃得最多是自然出产,而这些东西,烧吃的味道,远比煮吃要好,他们在吃烧烤的同时,喝清火的草药汤,野薄荷、鬼针草、倒钩刺、臭铃当等清热解毒草药,在和尚山彝族家庭,得到广泛而长久的应用。 和尚山彝族,在烤火取暖的同时,烤吃牛肉,烤吃羊肉,后来发展什么都烤吃,保留火种,保证火塘永不熄灵,成为和尚山彝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项。 重视火塘,就要利用好火塘,和尚彝族把肉,或者大米放进罗锅,放在火塘三角架上,大火煮上几分钟,拎到旁边用文火烤,然后反复挪动罗锅的方位,最后,一锅罗锅炖肉,或者一锅罗锅饭,在不知不觉之中做好了。 罗锅饭底部,或者四周,均有一层锅巴,那锅巴黄而不糊,又脆又香,拿一块锅巴,捏成几小块,放进碗里,舀一勺罗锅羊肉汤,或者罗锅鸡肉汤,放进碗里泡上两三分钟,吃起来特爽,如果此时喝点酒,有飘然的感觉,在此刻,是无所谓忧愁,无所谓忧虑的。 吃过火塘罗锅饭,再去吃灶上铁锅饭,感觉饭不好吃,至于蒸出来的饭,在罗锅饭面前,简直不能叫饭。 现在的和尚彝族家庭,均巳通电,彝族家庭都有电饭锅电炒锅,但是有些彝族家庭,把这些电器当摆设,他们依然钟情于罗锅饭,依然钟情于吃罗锅饭。 味道,从历史中走到现代,但是并未从现代消失,追求历史的味道,成为性格古怪的爰好。
在皮歹,说彝族罗锅 和尚山彝族,家家都会
易云你好
2025-02-17 11:43: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