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白子峰被日军捕获,辣椒水把他灌得双目失明,负责逼供的敌人,见白子峰死不开口,竟然跪在地上:白爷,您就是我亲爹,求您告诉我几个名字,我好交差。 1877年6月12日,在辽宁省开原县八棵树镇八道岗子村,白家迎来了第三个男丁的降生。这个男婴取名白万财,字子峰,后来在当地更为人所熟知的是"白三爷"这个称呼。 白家在当地是大族,祖上也曾阔绰过。到了白子峰这一代,家中良田近千亩,在八道岗子村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村首富"。 白子峰在七个兄弟中排行第三,40多岁便开始掌管白家的家业。他处事稳重,为人仗义,从不仗势欺人,在当地很有威望。 每当村里有人遇到困难,白子峰总会伸出援手。他常说:"有饭大家吃,有难大家帮",这样的做派让他在当地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村里的人常说,白三爷不是一般的富户。在那个年代,不少地主对佃户横征暴敛,但白家却从不这样做,反而时常帮助贫困的村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局势急转直下。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这片黑土地,东三省百姓的日子愈发艰难。 这一切深深刺痛了白子峰的心。作为一个富裕人家的主事人,他比谁都明白,若想保住家业,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明哲保身。 但白子峰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在一次家族会议上,他说:"国都没了,还谈什么家业?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人在这里横行霸道。" 这一年,已经55岁的白子峰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自家近千亩良田变卖,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购买武器装备。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来,白子峰主动向村民们表态。他站在村口敲锣喊话:"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大家生活艰难,我家地里的粮食,有钱的给钱,没钱的也可以拿去。" 这样的举动在当时的东北农村并不多见。一个富裕之家的主人,不但没有在危难之际想方设法保全家业,反而主动变卖田产,投身抗日。 1932年7月,一个消息传到了白子峰耳中:伪二区区长程子源正在筹备汉奸武装自卫团。程子源派人送来请柬,邀请白子峰担任自卫团副团长。 这个消息看似是个打击,白子峰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装作被迫无奈,接受了这个职务。 在白子峰的暗中布局下,许多抗日志士陆续加入了自卫团。他的儿子白璞林和侄儿白璞珍,这两名八棵树镇仅有的大学生,也都进入了自卫团。 这时,白子峰得知清原县大孤家子镇有人竖起抗日救国军大旗。通过侄儿白璞珍的关系,他与东北讲武堂毕业的栾法章取得了联系。 1932年9月19日的深夜,白子峰带领三十多名战士发动起义。他们首先消灭了八棵树镇的日军哨所,正式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加入栾法章的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后,白子峰被推举为参谋长,不久后又担任副司令。他提出了"宁当枪下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这句话迅速在当地传开。 在白子峰的带领下,第五路军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他要求部队不准打骂百姓,不许抢夺民财。这样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 1932年11月9日,第五路军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行动。他们的目标是开原站,这里是日军的重要据点。 白子峰深知部队缺乏重武器的短板。他找来木匠刘青山,用粗圆榆木制作了两门木炮。这些土制武器虽然简陋,却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斗打响前,白子峰安排儿子白璞林剪断了敌人的电话线。部队首先占领了小孙台,随后向开原站发起猛攻。 在战斗最激烈时,白子峰指挥部队用木炮轰击日军据守的铁满医院。木炮虽然原始,但震慑效果明显,日军被迫撤离据点。 这次战斗,第五路军成功烧毁了开原火车站,打死打伤数十名敌人。这一仗震动了整个辽北地区,大批热血青年纷纷加入抗日队伍。 1933年7月,白子峰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当时,日军在八棵树镇驻扎了20多名铁道独立守备队,经常烧杀抢掠。 白子峰亲自化装回乡侦察,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先是威慑当地民团,阻止他们增援日军,然后指挥部队悄无声息地突袭敌营。 1933年9月,日军调集了开原、西丰、铁岭、清原、新宾、柳河、东丰七县的日伪联防军,对第五路军展开了大规模围剿。经过连续的激战,第五路军的兵力从一千多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白子峰的儿子白璞林和侄儿白璞珍先后被捕,惨遭杀害。程子源为了抓住白子峰,带人来到八道岗子村,抓捕了大批白家亲属和村民。 白子峰被捕后,日军先是用高官厚禄诱降。面对敌人的利诱,白子峰始终保持着民族气节,他当面痛斥日军的侵略行径。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日军对白子峰实施了残酷的刑讯。他们使用了各种酷刑,其中包括用辣椒水灌他的眼睛,导致他双目失明。 这种非人的折磨持续了整整五天五夜。负责审讯的日军士兵看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如此坚韧,竟然崩溃地跪在地上求饶。 1933年10月8日,日军将奄奄一息的白子峰带到开原日军北大营。在这里,这位56岁的抗日英雄走完了他的最后时刻。 白子峰的英勇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南北二沟、西丰、清原沟等地,百姓们一提起白子峰,就会竖起大拇指。
1948年,华野终于挺直腰杆了,张灵甫早就挂了、胡琏升官调走了,令粟裕寝食难安的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