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韦绍兰被日军糟蹋,回到家后发现自己已怀孕,丈夫罗讵贤想打掉孩子,但婆婆不让,最终为给罗家延续香火,韦绍兰忍痛把孩子生了下来并抚养成人。没想到,正是这样伟大的母亲,却被她中日混血的儿子罗善学记恨了很长时间。
韦绍兰是谁?她是唯一公开儿子中日混血身世的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韦绍兰出生于1920年,广西省桂林荔浦县新坪镇人。那年冬天,日军浩浩荡荡地进入村子,24岁的韦绍兰带着女儿,混进上山躲避灾难的村民中,可是狡猾的日军还是发现了他们。年轻貌美的韦绍兰令他们眼前一亮,无论她怎么哀求,都无法摆脱惨无人道的日军,她和幼女被强行掳走。
日本人把韦绍兰关在了一间茅草屋里,每天都会有日本士兵来茅草屋侮辱她。后来,韦绍兰被日军从茅草屋转移到了慰安所。平时韦绍兰不能出门,连上厕所都必须有人看着,一日三餐会送到房间。只要有士兵进房间,韦绍兰就必须要鞠躬,接着脱衣服,不能怠慢了他们。
残暴的日本兵们丝毫不把韦绍兰姐妹们当人看,只把她们看作是发泄兽欲的工具,成群结队的日本兵,不分白天黑夜地折磨她们。这些中国慰安妇们受尽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几乎每天都有人不堪屈辱饮恨自尽。
三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韦绍兰假装肚子痛去厕所,然后带着女儿跑出了日本军营。韦绍兰逃回村庄后,村子里的人都以为她死了,丈夫见到韦绍兰之后,一直抱着她哭。
不幸的是,韦绍兰的女儿因为年龄太小、身体孱弱,回到家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韦绍兰夫妇悲痛欲绝。就在这时,韦绍兰意外发现了更糟糕的事:自己怀孕了。
韦绍兰心中痛苦万分,所有人都劝她打掉这个孩子,尤其是韦绍兰的丈夫,因为这孩子是日军的后代。
婆婆说,还是生下来吧,也许以后没得生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韦绍兰心里也想要这个孩子。孩子生下来,韦绍兰给他取名罗善学,寓意善于学习,学习善良。这是韦绍兰对他的唯一愿望。
在成长过程中,罗善学很快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他玩耍时被同学欺负,同学们骂他:你这个日本人。15岁时放学回家,偶尔听见父母吵架,才知道,原来传说是真的,他不是父亲的孩子。连他的大伯,都说动过想要把他杀了的念头。
罗善学谈了六个女孩子,没有一个成功,父母都说,不能把女孩嫁给这样一个人。
罗善学一辈子放牛,在母亲身边。他始终不敢问母亲,自己的身世。这种困惑无处宣泄,久而久之,变成了怨恨,罗善学和母亲韦绍兰之间产生了长达数十年的隔阂。
直到罗善学也开始老去,才慢慢明白了母亲的的辛酸和不易,她承受了他无法想象的委屈和谩骂,无私地给他了他生命,将爱倾力付出,是最伟大的女性。半生怨恨一朝化解,这对特殊的母子终于泯然一笑。
2019年,韦绍兰与世长辞,享年99岁,自此慰安妇制度的公开受害者只剩下5位了。更遗恨的是,她们很多终究没有等来日本的那一句道歉。
日本虽与我国近邻,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中,总是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从封建社会开始,日本就屡次挑起事端,1931年爆发的侵华战争更是公然的作恶。
从臭名昭著的731部队,研究生化武器以中国人为实验对象,惨无人道的手上沾满了中国百姓的血,各种有悖人伦的手段,光是听说就让人脊背生寒。
再到南京大屠杀,森森白骨、血流成河,数十万同胞冤魂凭谁诉说?更有日军实行的慰安妇制度,犯下滔天罪行,给数十万中国妇女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永远无法磨灭的伤害,令人发指。据统计,日军侵华期间大概有20万的中国女性被带进了慰安所,逃出来的只是少部分,大多数女性都是被折磨死了。
不可否认,将来有一天,慰安妇制度的经历者以及受害者都将离我们远去,但我不希望我们去遗忘这段历史,
看过张纯如女士写的一本书《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当时里面的内容真的令我非常震撼,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在西方社会我们都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比奥斯维辛集中营有过之而无不及,悲惨程度更严重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从历史中消失了,我有义务让世界人民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数年时间,终于推出巨作《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
这本书一经出版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强大的震撼,也让世界人民了解当年的历史,至今已再版十几次,印刷近100万册。但不幸的是,因该书太过真实,出版以后,张纯如女士遭受到了很多日本右翼人士的攻击以及死亡威胁,于2004年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