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术本相考——于术探秘
《神农本草经》载术“主风寒湿痹,止汗,除热,消食”,未分苍白。至唐宋始有分野,然古之白术非今之白术。
于术考据:
- 道地产区:浙江于潜天目山,故称“于术”,《本草纲目拾遗》赞其“色白如云,切开有朱砂点”。
- 性味特征:甘多于苦,质润不燥,张锡纯谓“于术最善生津,虽燥而能润”。
- 独特功效:祛湿兼补真阴,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治阴虚水肿,于术为君,佐以玄参”。
现代白术之变:
- 栽培白术多产皖、湘,生长期缩短,辛香之气减。
- 燥性增强,润性减弱,故今人用白术常配麦冬、石斛。
某老药工曾示珍藏民国于术标本:切片透光可见菊花纹,水浸液呈琥珀色,与今之白术水浸液清透迥异。此乃水土变迁、道地性丧失之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