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16日京剧名家杨小楼病逝天南地北大拜年戳这里,一起放烟花>

靖柏玩转过去 2025-02-16 07:44:32

1938年2月16日 京剧名家杨小楼病逝天南地北大拜年戳这里,一起放烟花> 京剧名家杨小楼的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出生日期**:1878年(另有说法为1877年,但多数资料为1878年) * **逝世日期**:1938年 * **名**:三元 * **艺名**:小楼 * **出生地**:安徽怀宁(出生于北京) * **职业**:中国京剧武生演员 * **身份**:京剧武生杨派创始人 二、生平经历 * 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师从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 * 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期间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人指点,后拜俞菊笙为师。 * 二十四岁进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 * 二十九岁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 * 1922年5月底,应邀赴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 1931年,应上海荣记大舞台聘请,再度赴沪演出。 * 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不再登台演戏,以示民族气节。 三、代表作品 * **剧目**:《连环套》、《长坂坡》、《挑滑车》、《战冀州》、《霸王别姬》、《骆马湖》等。 * **武功技巧**:擅长空中转体、双刀互搏等高难度动作。 四、艺术风格与贡献 * **表演风格**:能寓文于武,气度非凡,扮相儒雅,武功娴熟,道白铿锵有力。演出时十分注意肢体语言的使用,以细微的肢体动作、面部神情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他的歌声洪亮而具有极强的穿透性,不同的曲牌、不同的引语都别具韵味。 * **杨派特点**:在演奏手法上讲究细腻,追求在台上的“谐和”之美。注重情感表达,注重音律和意义的有机统一。其“念白”也十分重视“韵致”、“音韵美”等特点。 * **革新贡献**:对京剧的面具和服装的造型都有很大的革新,比如在作品中用白为主,配以少许黑“愁脸”,显示了一代雄主的衰落和悲惨的命运;还为“李元霸”设计了紫色面具,上面镶嵌金色装饰,衬托人物的高贵。此外,他还制作了一些特殊的头盔,如林冲头上的奔跑头盔、赵云头上的白色头盔、霸王的黑色头盔等,用来增加人物形象和舞台美感。 五、人物评价 被誉为京剧“武生一代宗师”,其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受京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尊敬和喜爱。

0 阅读:0
靖柏玩转过去

靖柏玩转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