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非常胆大。1945年陈赓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听闻自己只做了个候补委员,

文山聊武器 2025-02-15 21:53:07

陈赓大将非常胆大。1945年陈赓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听闻自己只做了个候补委员,陈赓竟然拍了拍主席的肩膀,说道:“你给我说说,什么叫候补?” 在湖南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1903年出生的陈赓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叛逆性格。1917年,年仅14岁的陈赓为了逃避父母包办的婚姻,孤身一人逃离家乡,混入了当时的湘军队伍。 在湘军期间,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才智,很快就当上了一名基层班长。这段从军经历让年少的陈赓逐渐认识到军队内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让他愤慨的就是上级克扣下级军饷的现象。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陈赓认识了时任营长的彭德怀。当陈赓向彭德怀诉说自己营长克扣军饷的情况时,彭德怀当即表示:"你先把他打一顿,然后来跟我混。" 陈赓确实这样做了,他找到克扣军饷的营长理论,并与之发生了激烈冲突。然而命运弄人,当他准备去投奔彭德怀时,却得知彭德怀因对部队种种不满已经离开。 在此之后,陈赓选择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陈赓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成为黄埔三杰之一。 在黄埔军校,陈赓遇到了两位影响他一生的重要导师。一位是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另一位是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的毛泽东。他们的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陈赓。 在周恩来的指导下,陈赓开始参与地下革命工作。他在上海特科担任行动队长,执行了多次重要的革命任务。同时,他还抽空参加了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 黄埔毕业后,陈赓被留校任教。在教学之余,他积极参与地下党的工作,为革命事业默默耕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赓率领着386旅奔赴抗日前线。这支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就成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386旅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经常在日军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起突袭。这种打法让日军损失惨重,以至于日军不得不在战车上专门贴上"小心386旅"的警示标语。 在一次重要战役中,386旅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一举歼灭了日军一个精锐大队。这次战斗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大大提升了我军将士的士气。 陈赓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抗日战争中,在后来的国际援助任务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1950年,他被派往越南,协助训练越南人民军队。 在越南期间,陈赓针对越南军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案。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战演练,越南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当时的形势十分特殊,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同时进行。一旦确保越南部队能够独立作战,陈赓立即赶赴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陈赓先后三次入朝参战。当时的美军司令李奇微采用"磁性战术",试图通过持续进攻将志愿军的防线不断向北推进。 面对这种情况,陈赓临时接替回国治病的彭德怀担任指挥。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术调整方案,决定改变传统的游击战打法。 在他的指导下,志愿军部队开始构筑绵延近千公里的地下防线。 这种新的战术运用,让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军队不仅能打运动战,在阵地战中同样可以与他们硬碰硬。 陈赓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他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从抗日战争时期的灵活机动,到朝鲜战场上的阵地防御,他总能找到最适合的作战方式。 在延安时期,一场露天干部会议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当毛主席讲话结束后,陈赓径直走到讲台前,拿起主席的水杯一饮而尽。 这个举动让周恩来格外注意,从此以后每次开会,都会安排给台下听众准备饮用水。 在建国后讨论军衔制度时,陈赓展现出了他特有的幽默感。当时有人主张要在西方军衔制度中加入中国特色,争论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陈赓只说了一句话就化解了这个争议:"军衔制本来就是西方引进的东西,如果非要搞中国特色,我建议给每个将军插几面护背旗。"这句话引得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争议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在东北工作期间,陈赓参加了一次晚会。一位女同志邀请他跳舞,但由于腿伤未愈,加上他本人并不喜欢这种场合,最后只能不断说"救命"来表达婉拒之意。 1945年,陈赓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陈赓对"候补"二字的含义十分困惑,竟然多次找到毛主席询问。 他甚至大胆地拍着毛主席的肩膀追问这个问题。 在革命生涯中,陈赓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这让他成为蒋介石一生都难以理解的学生。后来陈赓被捕入狱,蒋介石亲自劝说,许诺给予师长待遇和中将军衔。 面对诱惑,陈赓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坚决不与革命事业为敌。这种坚定的立场让蒋介石十分恼火,不得不放他离开。 陈赓对周恩来夫人邓颖超的称呼也很特别,一直称她为"小超"。在那个年代,除了周恩来本人,没有人敢这样称呼邓颖超。 这种称呼源于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早在周恩来结婚时,陈赓就被委以重任,负责接新娘子,虽然最后因故未能完成任务。

0 阅读:113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