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政府决定放弃新疆时,左宗棠64岁自筹军饷抬棺出征,收复166万平方公里领土 在19世纪中叶,清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外部,列强虎视眈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内部,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持续至1864年,捻军起义等也此起彼伏。到了1870年代,清廷财政濒临崩溃,国库年收入不足8000万两白银,却背负着巨额的赔款和军费开支。 1865年,新疆地区发生了重大危机。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新疆民乱,率军入侵南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他与英俄勾结,还自称“毕条勒特汗”。到1870年,其势力已经扩展至乌鲁木齐,控制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1871年,俄国更是趁火打劫,以“维持边境秩序”为名,强占伊犁河谷,设立殖民机构,还声称是“代清廷暂管”。英国也介入其中,向阿古柏提供武器,承认其政权,企图将新疆变为英俄的缓冲区。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引发了清廷的战略大讨论,这就是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海防优先论”,他认为应该放弃新疆,“撤塞防之饷以裕海防”,觉得“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而左宗棠则提出“塞海并重论”,他在上《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强调“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如果放弃新疆,就会“我退寸而寇进尺”,导致西北屏障尽失。 左宗棠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舌战群臣。他精准地指出李鸿章的计算错误,塞防年耗仅200万两,只占全国财政的2.5%,而新疆的税收和商路价值远超军费。最终,在1875年5月,慈禧支持左宗棠,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并授予“先斩后奏”之权。 之后,左宗棠开始了一系列军事筹备,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后勤奇迹。在军饷筹措方面,清廷仅拨付500万两,左宗棠向汇丰银行借款500万两,年息10%,另外还自筹1300万两,湖南商人胡雪岩在其中出力很大。在武器革新上,兰州制造局仿制德国后膛炮、七响步枪,让西征军的装备水平超越了阿古柏军。同时,他还在河西走廊设粮台,屯田种粮20万石,用骆驼、大车运粮,穿越戈壁运送了4800万斤军粮。 1876年4月,64岁的左宗棠率7万湘军从肃州(今酒泉)出发。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命士兵抬着黑漆棺材随行,誓言“不破贼寇,绝不生还!” 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开始收复新疆。1876年8月至11月是北疆战役。首战古牧地之战,清军歼灭阿古柏军6000人,打开了乌鲁木齐的门户。随后,清军以开花大炮轰城,收复乌鲁木齐,白彦虎北逃。仅仅三个月,清军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切断了阿古柏与俄国的联系。 1877年4月至12月是南疆战役。达坂城大捷中,清军火攻破城,俘获阿古柏次子海古拉。1877年5月,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也有说法是被部下所杀,之后他的儿子伯克·胡里继位。清军乘胜追击,连克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伯克·胡里逃入俄国。到1878年1月,除伊犁外,新疆全境收复。 1879 - 1881年则是伊犁谈判阶段。1879年,清使崇厚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仅收回伊犁孤城,却割让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谷。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推进,在哈密设大营,摆出决战姿态。1881年,曾纪泽赴俄重签《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谷,但还是赔款900万卢布,并且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 左宗棠抬棺西征意义深远。在版图保卫上,收复了约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全境,粉碎了英俄肢解中国西北的阴谋,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经济上,1884年新疆建省,推行屯垦、修水利、兴教育,促进了边疆的稳定。战略上,他的“西北走廊 - 中原腹地”联动防御思想,至今影响着中国地缘战略。精神层面,抬棺出征成为中华民族捍卫领土的象征,他沿途植柳26万株,左公柳至今屹立在西北。 左宗棠能够力挽狂澜,原因是多方面的。他有着超常的魄力,以垂暮之年赌国运,还敢用高利贷借款打仗。他务实创新,引入西方军工技术,却坚持“中国枪炮中国造”。在民心战术上,他严令军队“不扰民”,维吾尔史料记载“安集延人(阿古柏军)劫掠,汉军反给贫民发粮”。此外,他还有国际视野,利用英俄矛盾,在《申报》刊文揭露俄国野心,争取舆论支持。 左公西征,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次文明边疆的重构。当我们后人凝视新疆地图时,应当铭记:每一寸山河的完整,都浸透着先辈以命相搏的热血与智慧。
当清政府决定放弃新疆时,左宗棠64岁自筹军饷抬棺出征,收复166万平方公里领土
迷彩猫体育
2025-02-15 10:31:49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