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沛县清朝时期大事记(1644~1911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丰沛降清。 是年,明孝廉沛人闫尔梅组织义民反清。 是年,沛北朱河二兄弟(反清义士)被清军斩首,家人收无头尸乡邻铸铜头安葬。 顺治五年秋,湖陵匪长驱抵沛城,徐州副将周维墉击败之。 顺治七年夏,蝗灾。 康熙元年(1661年)秋,黄河河决堤香炉口,沛大 康熙七年夏六月甲申,地震,房舍倒塌几尽,人被压死者甚多。 康熙十六年夏,大雨夹雹,雹大者如斗。 康熙十七年春,霜灾。秋,大水。民饥。 康熙十八年,夏旱,地震:秋季大水,免钱粮。 康熙二十三年春,大饥。饥荒延至两年。 康熙二十五年,诏免钱粮,赈济灾民。 康熙二十九年春,大饥,巡抚佥都御史洪之杰来赈。秋季大旱,牛大疫。 康熙三十四年夏,大旱,秋大水,水灾连续三年,民大饥,人相食。继而大旱,瘟疫流行。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连降大雨60日,大水为灾,民多流亡,或聚为盗。 康熙五十一年,大水。 康熙五十四年,大水。次年十月,地震。 康熙五十六年,大饥。 康熙六十年春三月,犹大寒,井水结冰,不能汲水。 雍正五年(1727年)秋,大水,淹护城堤,坏民会,自是连三年大水。 雍正十年,沛令重筑护城堤,邑绅郭从仪捐金监修,沿堤植树万余株。 乾隆四年(1739年)大水,赈济。 乾隆五年,知县李棠修《沛县志》成。 乾隆二十一年夏,大旱。有青蝇结阵如密雨,全县大疫,死人甚众。 乾隆四十三年夏,大旱。大风坏房舍,树木尽拨。岁大饥。 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河决青龙岗,沛县城淤陷,仓、署、坛、寺全部淹没,迁县治于栖山。 乾隆五十九年六月,河决丰县,丰沛大水。 嘉庆元年(1796年)六月,河决,丰沛大水。 嘉庆十七年,大旱,,大雾成灾,伤麦。是年湖涸,民掘藕为食。 嘉庆十八年,夏大旱,昭阳湖干,农民在留城采石,岁大饥。次年春,人多流亡。 道光元年(1821年)夏,大疫。秋,霪雨害禾。 道光六年六月,大雨,平地水深五尺,禾庐尽毁,岁饥。 道光七年春,水涸。蝗灾,麦菽被吃尽,数年始灭,岁大饥。 道光十二年夏,霪雨百日,湖水涨高八尺余,逼旧城南,田禾尽没。次年春,大饥,瘟疫流行,人死无数。 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地震。 咸丰元年(1851年)闰八月,河决丰县蟠龙集,淤没栖山县城,迁县治于夏镇。 咸丰二年夏,大水。秋,桃李花开。冬,地震。民饥。城外冰积如丘。 咸丰三年,黄河合口复决,太平军克南京,沛城戒严。太平军进军临清,经沛。是年大疫,人死过半。 咸丰四年,太平军克丰,沛县戒严。冬大饥。 咸丰五年春,地震。是年,河决兰仪铜瓦厢。从此,徐州下属各县始免水患。 秋九月,鲁西南黄河水患大批灾民来沛占湖田,建唐团。 咸丰六年、大旱蝗灾,为火、民饥。秋,田禾开花不结实、是年,鲁民继续来占湖田,建赵团。 成丰七年春,大饥、人相食、死者甚众。 六月,捻军从铜山、萧县入沛、知县丁炅为捻军所杀。 咸丰八年八月初六,捻军入沛。十一月,复来。沿湖居民多从之起义。 咸丰九年春,地震。 咸丰十年十一月,捻军再次来沛。 咸丰十一年三月,捻军攻克夏镇,十一月占领全县。县治迁大桥寨(今沛城)。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蝗灾。六至八月,大雨,平地水深尺余。九月,桃李花开结果 同治二年秋,捻首李个子、相盘率部克大屯,屯军二十余日始去。 同治四年五月,捻军从山东曹县入沛。 同治五年十月,捻将赖文洸部自曹县、济宁来沛,驻军湖团。 同治十年,河决山东侯家林,沛县湖水漫溢成灾。 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五日,暴风大作,降黑雪。 同治十三年十月,河决山东石庄户,沛县平地水深数尺。 光绪九年(1883年)四月,蜻蜓结阵,密可蔽日。六月,大雨百日,田禾尽淹。 光绪十二年夏,大旱。九月,大风暴起,铁器、树木皆生火光。冬,人疫、牛疫。 光绪十四年,法国人耶酥教会士艾莱沃神甫来沛,在城西关建教堂。 光绪二十四年,县试废八股文,改以经义策论取士,后又复旧。 光绪二十六年夏,义和团攻教堂,知县马光勋击败之。 光绪三十一年秋,设劝学所。停止科举考试,开始兴办学堂,建立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设代办邮柜。 光绪三十四年,设地方自治筹备处,划全县为七个区。原义学改为小学堂,建沛县师范传习所。 宣统元年(1909年),霪雨连绵,湖水陡涨,滨湖一带,登场之麦,均被漂没。 宣统三年八月(阳历10月19日)。革命军于武昌起义,克南京、清军退至徐州。纠合土匪,危害沛县。 十二月,悍匪吕四破县城,清廷驻沛管带及知县逃走。后,匪复渡湖破夏镇, 是年清亡。 摘选民国《沛县志》
江苏沛县清朝时期大事记(1644~1911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
阳光和正义快
2025-02-14 13:37:48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