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100年后你会发现,这个时代最令人忧心的,不是天灾与人祸,而是这两件事

见文侃史 2025-02-12 10:40:05

刘震云说:100年后你会发现,这个时代最令人忧心的,不是天灾与人祸,而是这两件事,一是灵魂被物质的洪流淹没,二是理想成为了利益的囚徒。 多数人是被世俗观念束缚的,利益的底层逻辑是欲望,欲望的操纵者是人心;追逐利益的人,不把他人的价值当回事,也不珍视自己内心的本真,只有“利上之利”才是他们眼中的珍宝 。 人性的弱点,不仅在于轻易被欲望左右,还在于总是美化自己的贪婪。职场晋升,争的是表现机会,而不单纯是能力;社会公平,公平的是规则,而不是资源分配绝对均衡。 苏格拉底说:如果人没有对自我的深刻审视,就会在庸常中迷失。当消费主义能精准刺激你的购买欲,广告商比挚友更清楚你的消费偏好,我们是否正在用物质堆砌最华丽的囚牢? 思想家卢梭曾说:“物质的丰富满足了人的感官,却可能让精神陷入荒芜。 农业的发展,让人们依赖土地的产出;商业的繁荣,让人们被财富的追逐裹挟;消费时代的来临,让人类失去了精神的富足。” 站在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潮头回顾,人类一路的发展历程,实则隐匿着两条威胁精神世界的暗流:一是将高贵灵魂矮化为物质的附庸,二是让远大理想沦为利益的玩物。 最隐蔽的束缚,就是让人们以为自己掌控着生活,对身边的枷锁习以为常,如果失去了这些枷锁,竟会感到无所适从。一旦人们习惯了被物质满足的虚假快乐,就会认为幸福等同于物质拥有。 野马被驯化为家马,淘汰野性难驯的,留下温驯听话的,几代之后,野马就变成了顺从的家马,生物是环境的产物。 世界上没有不能被环境改变的生物,野蜂会变成家蜂,野果会变成家果,有风骨的人也会在世俗中变得圆滑,追逐利益的人,最终会变成利益的俘虏。 人沦为物质的奴隶,却浑然不觉,因为,他们热衷于追逐物质享受,喜欢通过物质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得意时肆意挥霍,失意时便垂头丧气。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类沉醉于物质的进步,却不知自己深陷功利的泥沼,人类创造了货币,虽然能衡量价值,但是,最终生活却被金钱的价值所定义。” 奢侈品消费成为身份象征,职场人在业绩考核里拼命,消费者被购物节的促销吸引,人类看似掌控了物质资源,实则被自己的欲望反向主宰。 高端会所,比亲人更懂你的虚荣心理;消费推荐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你的消费观念,焦虑情绪的影响时长,是满足感的数倍,物质的丰富,带来的不是精神的富足,而是欲望膨胀后的空虚。 贤者追求精神自由,愚者沉迷物质享受,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每个群体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最为优越,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最好的。 《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物质时代束缚灵魂,消费时代侵蚀理想。在工厂流水线,工人每日重复着机械的操作上千次,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一天,被简单的动作不断消磨,生命的意义被简化为单调的劳作。 当搜索引擎能提供海量的信息时,人类便懒于深入思考。大数据推送营造出信息的舒适圈,舆论监测把控思想的走向,信用体系构建起无形的约束。 人们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早已忘却了对真理的探寻。现代社会的利益追逐,不再压制理想,而是制造迎合利益的理想。 当物质享受能替代精神追求、消费行为可以衡量价值,物质的发展,正在让贪婪者更贪婪,虚荣者更虚荣。真正的进步,不是堆砌物质,而是充实灵魂。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利益的诱惑就是,能让任何人毫不犹豫地放弃原则,即使这件事违背良知,背信弃义,损人利己,也有人迫不及待地充当逐利先锋。 让人成为利益的奴隶,主要有四大手段,一是物质诱惑,二是机会垄断,三是观念洗脑,四是制造焦虑。自由是精神的追求,沦为奴隶却是灵魂的堕落。” 影响他人是智慧,控制他人是欲望,洞察人性,合理引导欲望,才能赢得人心,掌控人生。2011年问世后,震撼文坛,荣获茅盾文学奖,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国际上斩获诸多文学奖项, 在国内,无数读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文学瑰宝,如果想提升人生智慧,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0 阅读:0
见文侃史

见文侃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