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鼎盛时期的生活水平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前期是苏联的鼎盛时期,当时苏联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年发电量1.74万亿度,人均5920度,钢产量每年1.6亿吨,而且是全球第三大粮食生产国,和全球捕鱼大国。
当时苏联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如何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1、收入
当时苏联普通民众工资大约185卢布,扣除税款后约165卢布,收入差距非常小。
对比美国,美国当时中等收入民众每月收入2000—2500美元,相当于1200—1500卢布,扣除税收后剩1500—1800美元(900—1000卢布),看上去差距巨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2、住房及相关费用
苏联的住房由国家供应,八十年代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80%居民拥有一套住宅。一度电仅1.8戈比,一卢布可以支付一星期的电费或12天的电话费,煤气费每月40—50戈比,暖气、热水费每人每月1—1.5卢布。总体上,房租加公用设施费用仅占普通家庭收入的4%。
而美国人用于住房按揭和物业、水电的费用就达到收入的一半。
3、医疗
苏联的医疗是免费的,美国则需要购买医疗保险,实际的医疗费很高,当时美国住院一天300—600美元,阑尾炎手术费2000美元,验血40—60美元。
4、教育
苏联的教育也是免费的,包括高等教育。大学生不仅不交学费,而且还拿奖学金。1987年,苏联25—34岁的群体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
而当时美国州立大学的学费加住宿费、教材费一年要4000美元,而私立大学光学费一年就要1.5—1.8万美元。
因此,美国人的住房、医疗、教育,以及保险、交通等费用占其收入的60%,苏联则只占20%。
5、食品
4.5卢布可以买29公斤熏肠,2.3卢布可以买56.5公斤猪肉或牛肉。0.9卢布可以买144公斤大米。10卢布可以全家下馆子(经济型)13次。
当时苏联每年人均消费肉类61公斤,奶和奶制品323公斤,蛋260个,砂糖47.2公斤,超过美国。
6、耐用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较贵,一个月工资大概买一部录音机,三个月工资买一台冰箱,三个多月工资买一台彩电,五年工资买一台汽车。
八十年代,苏联每一百户家庭有90台冰箱、90台电视机、69台洗衣机、8.4辆小汽车。
耐用消费品上,美国比苏联便宜。另外,食品和消费品,苏联均需要排队购买,而美国无此情形。
7、交通
当时苏联有4000多座机场,1985年苏联民航运输旅客1.13亿人次,平均近一半的苏联人当年乘坐过飞机,这一比例与我国2019年相当。苏联还发放公交代金券等福利,公交出行基本免费。
8、休假
苏俄在全球最早实施8小时工作制,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苏联开始推行5天工作制,还有20天带薪休假,8天法定节假日。政府甚至免费发旅游券,旅游休假基本不用花钱。
另外,妇女产假3年,第一年全额获得报酬,第二年开始享受福利,保留工作,还可以为孩子免费获得牛奶。
总体上,苏联当时的国民收入是美国的55%,但苏联人生活稳定,有安全感,收入差距小。当然,对于有能力的人而言,收入水平与其贡献不符。
用户10xxx10
当时因外债太多,为300亿美元把东德出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