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出事了?零下4℃,洒水车仍坚持洒水,结果路面结冰,多辆行车失控,还撞到了学生。网友:教条主义害人不浅!这水就非洒不可吗? 2月9日一早,湖南省新化县就炸开了锅,多位市民纷纷吐槽洒水车:结冰了吧,出事故了吧! 原来,当年早晨,新化县城的气温只有零下4℃,此时,只要洒水就会结冰,但是,洒水车还是要照常工作。 结果,果然出事了。 新华第一中学周围的路面上都结着一层冰,这给前来上学的学生,和送孩子的家长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大家都小心翼翼,一点点挪动,但是,路面打滑实在严重,刹车更是失灵,很快的,几辆车就撞到了一起。 就在这相互撞蹭的过程中,一辆车突然偏离行道,朝人行道冲去,一名中学生瞬间被撞飞了几米远,其他学生急忙避让,却还是有被剐蹭撞倒的。 此事传到网上,瞬间炸了,网友纷纷指责罪魁祸首洒水车:明明天气不适合洒水,为什么一定要洒呢?不洒不行吗? 而类似事件也远不止一例一城,很多城市,都存在冬天洒水的情况,还有下暴雨仍坚持洒水的。 说起来有些可笑,但这种荒谬的事情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那么,为什么洒水车一定要不合时宜的洒水?出了事到底谁负责? 或许是部分环卫作业的规章制度过于死板,没有充分考虑到复杂多变的天气因素。 在一些地区,洒水车的作业时间和频次被严格设定,就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改变,都得按照既定的模式运转。 又或许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基层工作人员即便知晓在这样的低温下洒水会造成严重后果,却因担心违反规定而不敢擅自停止作业。 至于责任认定,首先,洒水车所属的环卫部门肯定负有主要责任。他们未能根据实际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工作安排,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但城市管理中的多个部门也都难脱干系。交通管理部门在事故发生前,未能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路况提前预警;在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也不够及时有效。 而气象部门虽然发布了低温预警,却没有确保信息精准传递到环卫等相关作业部门,致使工作衔接出现严重问题。 所以,平衡城市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需从多方面入手。 制定规章制度前,城市管理部门要深入基层调研,广泛邀请社区居民、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参与,通过听证会、座谈会收集意见,让制度贴合实际。 制度应设弹性条款,如环卫作业规范可规定低温时原则上停止洒水,特殊污染情况依实际判断是否作业并明确标准流程。 对一线执法和作业人员定期培训,使其熟悉制度内容、理解制定初衷,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赋予他们一定现场处置权。 在不违反原则下合理决策,像交警遇突发交通状况可灵活调整管制措施。 建立内部上级检查、外部市民监督的多元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搭建畅通反馈渠道,一线人员和市民反馈问题,管理部门梳理分析后及时修订完善制度。 利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气象、交通、环境等城市运行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智能设备实时了解城市状况。 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发移动执法管理平台,便于一线人员获取制度、上报情况,也方便管理部门实时监督指导 。
还是出事了?零下4℃,洒水车仍坚持洒水,结果路面结冰,多辆行车失控,还撞到了学生
白薇说社会
2025-02-11 18:42:23
0
阅读:28
用户98xxx41
他们工作,不管天气什么变化,铁定洒水,每洒一车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