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于1942年5月25日出生。刚出生几天后,陈毅因战事紧急匆匆从前线回家,临时为儿子取名。妻子张茜让他为孩子命名,陈毅因事务繁忙,未能深思熟虑,便决定给儿子取乳名“小侉”,因其出生地停翅港的侉周村。
那年陈毅已42岁,算是中年得子。然因战事不断变化,陈毅没有多余时间与刚出生的儿子相聚,仅简单嘱托妻子后便急匆匆回到战场。小侉年幼时与父亲相见机会极少,然而他从母亲那里听说了不少关于父亲的事。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特权思想,母亲没有直接告诉他父亲的职位,只是说父亲与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一样,都是普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小侉时常看到其他孩子有父亲陪伴,自己却只有母亲在身旁,内心难免有些失落。母亲便告诉他,父亲的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奉献时间和精力给国家,因此无法陪伴家庭。而正是因为像父亲这样的人,才使得其他父亲能够守护在自己孩子的身边。母亲强调,父亲的精神是舍小家为大家,希望小侉长大后能以父亲为榜样,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受到父亲事迹的感动,小侉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随着他逐渐了解父亲的真实身份,他更感到自己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学习也愈加努力。
陈昊苏小学时,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然而他始终未向同学透露父亲的真实身份。许多同学都有家长接送,而陈昊苏却独自往返学校。一次,父亲问他是否希望安排车接送他上学,陈昊苏严词拒绝,表示车是为父亲工作提供的,私人事务不应占用国家资源。陈毅听后感到十分欣慰。
后来,陈毅调任外交部。有一次,陈昊苏在学校听演讲,学校领导得知他的身份后,主动邀请他与父亲一同共进午餐。虽然这是出于好意,陈昊苏仍然明白父亲的原则,因此坚决拒绝了邀请,认为这种安排不符合父亲的做事风格。
这一切都展现了陈昊苏从小接受的父亲教育,他深知个人的责任与国家的利益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