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就失眠,中医说睡不好调脾胃】健康科普中医养生说由于漫长的假期带来

安顺聊健康 2025-02-11 12:58:02

【过完年就失眠,中医说睡不好调脾胃】 健康科普 中医养生说 由于漫长的假期带来的睡眠规律的改变,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睡眠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入睡困难、不愿起床、起床后仍然疲倦,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出现“干活效率低”、“提不起精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节后综合征”。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却被 失眠 所困扰。对于失眠严重的人往往还需要靠药物来催眠,也有一些失眠的人抗拒服用安眠药,尝试寻求中医治疗,不过效果却参差不齐,那么中药助眠是否有效呢? 中医 认为,人之所以失眠,皆因脏腑功能失调,其中“胃不和”是主证。失眠患者常伴有脘腹胀满、胃口不佳、大便溏薄或便秘等问题,这是脾胃不调和的表现,根据‘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原则,治疗失眠首先调脾胃。

如何认识中医学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呢?这个“胃不和”泛指饮食不节或肝气郁结所致肠胃功能受损而胃气不和,从而影响夜晚休息、造成失眠。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胃位居中州,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斡旋气机升降出入、燮理阴阳,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对于失眠,中医认为“昼不精,夜不瞑”是其生理状态紊乱的基本病理机制,而昼精夜瞑是气机升降出入正常、阴阳平和的外在表现,是卫气正常出入营阴的结果,而卫气的运行与脾胃的枢机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在《灵枢》大惑论篇、厥论篇有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指出了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常常影响睡眠。当夜间本该是人体顺应自然规律卫气入于阴而休息睡眠的时候,而大量进食,或因为脾胃功能虚弱胃中有宿食,或因宿便不排出现胃气上逆,导致卫气不能正常循行入里,阳不入阴,造成了失眠。

“胃不和”是现代人失眠的众多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胃不和”概括了一切脾胃功能失常所出现的病症,除了胃中宿食阻滞、胃气上逆外,还包括口干口苦口粘口臭、胃中灼热、烦躁的胃热证、肝胃郁热证、痰热中阻、阴虚胃热证等,失眠症状之外常见胃脘胀满或疼痛、嗳气、嘈杂、反酸、恶心呕吐等,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病位在胃,但涉及肝、胆、心等脏腑。现代医学认为,饮食不节制、不规律、特别是睡前饱餐,以及不良情绪刺激,不知不觉中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严重影响睡眠;而睡眠时间的减少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而胃部的血流量减少,从而胃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加重胃黏膜的炎症性损伤。

因此,凡有上述“胃不和”的症状,又见“卧不安”的失眠者,不管是单纯的饮食因素还是伴有心理因素都应当辨证论治调脾胃。此外,调理脾胃助眠也要从个人习惯着手。建议日常要少吃寒凉食品,凉果、凉茶、寒凉的汤水都要少吃。另外还要注意保暖,有些人躺下会有明显的腹部寒冷感,可以用热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熬夜、不酗酒等。(部分来源:人民政协报)

0 阅读:4
安顺聊健康

安顺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