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年寒冬,广东高州女子莫秀英蜷缩在戏班后台。这个因六年未育被夫家休弃的 21 岁女子,正用粤剧唱腔遮掩腹中饥鸣。台下一双灼灼目光始终追随。
时任粤军连长的陈济棠,竟连续半月包下头排座席。当陈济棠托媒提亲时,莫秀英攥着当年诊脉的 "石女" 医书哭诉:"我是不会下蛋的母鸡。"29 岁的军官却掷地有声:"我要娶的是知音人,不是生育机器。" 新婚当夜,陈济棠将家传玉佩系在妻子腰间:"此玉随军挡过七颗子弹,定能庇佑我们。"
命运在 1920 年惊现转机。随军转战途中,莫秀英突觉晕眩,军医把脉后面露异色:"夫人这是喜脉!" 此后十四年间,这个 "不育" 女子竟诞下七子四女,其中三对双胞胎。陈济棠抚着第十一子的襁褓感叹:"当年那些庸医,差点埋没了南粤福星。"
莫秀英以独特慧眼辅佐丈夫主政广东:她创办的 "秀英码头" 成为华南最大货运枢纽,兴建的 32 所 "济棠学校" 开创平民教育先河。1936 年陈济棠下野时,她变卖首饰为十万将士发放遣散费,被粤人尊为 "观音夫人"。这个曾被弃如敝履的女子,终用十一颗掌上明珠,照亮了整个岭南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