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陈丽华和儿子商量生意的问题,迟重瑞突然插了一句。只见,陈丽华瞬间变了

历史有小狼 2025-02-10 19:36:20

1995年,陈丽华和儿子商量生意的问题,迟重瑞突然插了一句。只见,陈丽华瞬间变了脸,说了一句:"你不懂规矩……" 1995年的北京,陈丽华正在和儿子商讨一笔重要的生意。这是一个关于外贸进出口的决策,涉及金额超过几千万。 迟重瑞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妻子和继子的对话。当谈到具体的贸易条款时,他忍不住插了一句:"这个价格是不是定得太高了?" 陈丽华的表情瞬间凝固,整个房间的氛围都变得异常安静。她转过头,看着迟重瑞说:"迟先生,你不懂规矩。" 这句话说得不重,但足以让迟重瑞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在这个家庭里,商业决策向来是陈丽华的领域。 作为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陈丽华早在1990年就拥有300多亿的身家。她的生意版图横跨房地产、文物收藏等多个领域。 在商业谈判和决策时,她习惯了独立思考和果断决策。这种性格特征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延伸到了家庭生活中。 时光回到1990年,陈丽华与迟重瑞的婚礼前夕。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陈丽华郑重其事地提出了四条规矩。 第一条规矩就是关于不可以插话的约定,这个规矩源自陈丽华多年从商的经验。在商场上,倾听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第二条规矩是关于用餐礼仪,要求迟重瑞在陈丽华未上桌前不能动筷子。这个规矩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礼节。 第三条规矩涉及到婚后的生育问题,当时已经49岁的陈丽华表示不再要孩子。面对这个要求,迟重瑞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条规矩是关于睡姿的要求,这个看似奇特的规矩其实反映了陈丽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她看来,一个人的睡姿也能反映出修养。 这些规矩的背后,是陈丽华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家庭背景。作为清朝皇戚的后人,她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礼仪教育。 在那个年代,贵族家庭的教育非常注重礼仪和规矩。这种教育影响了陈丽华的处事方式,也塑造了她严谨的生活态度。 陈丽华不仅在商场上是个成功人士,在生活中也是个极度注重细节的人。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她既要把控生意场上的大局,又要维系家庭的和谐。这些规矩,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家人的期望。 迟重瑞作为五代戏剧世家的传人,对这些规矩有着独特的理解。在戏剧世家的熏陶下,他深知规矩的重要性。 从艺多年的经历,让迟重瑞养成了严谨的习惯。在舞台上,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需要严格遵守规矩。 这种职业素养,让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陈丽华的规矩。在他看来,这些规矩不是束缚,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从两人的背景来看,他们对规矩的理解有着共同的基础。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陈丽华的贵族出身和迟重瑞的艺术素养,在规矩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这种契合,为他们的婚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婚姻组合并不常见。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一个是正当红的演员,年龄相差11岁。 但正是这些规矩,让他们的婚姻维系至今。规矩不仅没有阻碍他们的感情,反而成为了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 32年来,陈丽华和迟重瑞的婚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外人面前,迟重瑞总是恭敬地称呼陈丽华为"您"或"大姐"。 而陈丽华也始终以"迟先生"来称呼自己的丈夫。这种相互尊重的称呼方式,体现了两人对彼此的敬重。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形成了独特的默契。即便不在一起的时候,每天也会通过电话保持联系。 这种默契不仅体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事业上的相互理解。对于迟重瑞淡泊名利的性格,陈丽华给予了充分的包容和支持。 在事业发展上,迟重瑞有着自己的态度。他认为物质追求是没有尽头的,够用就好。 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并不常见,特别是对于一个演艺圈的人来说。但陈丽华完全理解并支持丈夫的选择。 在事业的选择上,迟重瑞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与陈丽华共同创建了北京四环的檀木博物馆——丽华阁。 这座世界唯一的檀木博物馆,成为了迟重瑞事业的重心。他全权负责博物馆的藏品收购和原料采购工作。 在丽华阁的经营中,迟重瑞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能力。他对檀木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收藏界也获得了很高的认可。 这个选择既满足了迟重瑞对艺术的追求,也契合了陈丽华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夫妻二人在文化事业上找到了共同的兴趣。 在家庭关系处理上,两人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陈丽华的子女都很尊重迟重瑞,而迟重瑞也把继子女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 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陈丽华的孙辈们也都亲切地称呼迟重瑞为爷爷。家庭聚会时,其乐融融的场面常常出现。 这些规矩帮助两人建立了相互尊重的相处方式,也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获得了成功。婚姻生活中的规矩,反而让两人的关系更加长久。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