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库”痛批《哪吒2》:笑点泪点都很差,还体现着文化自卑   麻烦看官老爷们

文晓小书生 2025-02-10 19:01:41

“国家智库”痛批《哪吒2》:笑点泪点都很差,还体现着文化自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25年春节档,《哪吒2》以其惊人的票房成绩成为了年度的黑马电影,凭借着丰富的视觉效果、搞笑的对白以及感人的情节,这部电影收获了大量观众的五星好评。   《哪吒2》一经上映便迅速跻身票房榜首,许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不仅是国产动画的成功,也是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   影片讲述的是哪吒继续与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人性描写,既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又有让人动容的泪点。   影片中的哪吒,依旧是一位充满反叛精神和不服输态度的少年英雄。   除了主角的成长,电影也加入了更多的神话元素,妖怪、神仙等角色各具特色,营造了丰富的奇幻世界。   正当电影在大众中大获好评之时,名为“国家智库”的账号却突然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对这部电影提出了猛烈批评。   文章指出,《哪吒2》不仅“笑点恶俗、泪点煽情”,更严重的是,它在文化呈现上有着明显的“文化自卑”问题。该账号认为,电影通过一些搞笑、低俗的桥段来取悦观众,这种做法削弱了影片的教育意义,甚至让传统文化的形象变得模糊和低劣。   “国家智库”的批评中,最为尖锐的部分是它对《哪吒2》中角色塑造的指责。特别是电影中的妖怪形象和神仙反派的设定,被批评为有悖于传统的正义观念。   文章提到,电影通过对“妖怪”与“神仙”角色的处理,让这些反派人物既有某种“人性化”的特点,也带有一些“恶搞”成分,这种设定让人觉得传统文化的英雄形象被扭曲了。   例如,哪吒和其他神仙人物的互动被认为过于娱乐化,神仙的形象不再是那些深具威严和神圣感的传统形象,反而显得更像是“小丑”。   妖怪角色也是如此,在影片中妖怪并不是简单的恶势力,而是被赋予了复杂的情感和动机,这种处理方式被批评为是对传统神话的“亵渎”。   “国家智库”认为,这种设定不仅没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反而是对文化的一种弱化和自卑。   面对这篇批评文章,众多网友和影评人纷纷站出来反驳,认为《哪吒2》并不存在所谓的“文化自卑”。   他们指出,电影的叙事和角色塑造其实是为了强调一种“反抗精神”,哪吒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反叛英雄,其核心精神就是挑战不公,突破束缚。   哪吒的形象在电影中并非“亵渎”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感染力。   尤其是在妖怪和神仙的塑造上,许多人认为电影的目的是让这些角色更加立体和有趣,而非简单地将其定型为“正邪对立”。   妖怪的反派形象并非纯粹的“恶”,而是带有更多人性化的元素,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是在强调“每个人都有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在现代电影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另外,有人指出,《哪吒2》并非缺乏教育意义,反而通过哪吒与恶势力的斗争,传递了勇气、坚持和成长的正面价值观。   电影通过展现哪吒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巨大困难和自我怀疑时的坚持,向观众展示了奋斗的力量。   许多家长也表示,影片不仅适合孩子观看,成年人也能从中获得启发。这种鼓励反思和自我超越的主题,恰恰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   电影的泪点虽然有些煽情,但它所传递的情感并不空洞,而是通过角色的成长和内心的挣扎,展现了真正的情感深度。   哪吒从一个反叛的少年,到最终成长为担当责任的英雄,这个过程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也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激励。   虽然“国家智库”的批评在一部分观众中引发了讨论,但整体来看,这并没有对《哪吒2》的口碑造成太大影响。   影片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票房和热度,网络上的评论也大多倾向于支持电影的创作理念,认为它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   更有影迷表示,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票房上的胜利,更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自信表达的一次展示。   尽管《哪吒2》引发了关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争议,但它所呈现的反叛精神、成长故事和对传统的现代解读,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心。   批评的声音虽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最终未能改变电影的整体口碑,反而促使更多人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信息来源:国家智库2025-02-07——《哪吒2》,脑子和屁股都有问题

0 阅读:1
文晓小书生

文晓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