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得知一个侵吞国家上亿资产的贪官被判死刑,陈赓火急火燎的给董必武打电话:由我作保,务必留他一命,让他戴罪立功!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不,今天要聊的故事,比任何一张网图都精彩。这事儿发生在1952年,主角是一位贪污犯,数额巨大,上亿旧币,够枪毙好几次了。
可另一位主角,开国大将陈赓,却火急火燎地要救他。为啥?就因为这贪官是个宝贝疙瘩,国家急需的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啥都缺,尤其缺人才。偏偏这个时候,出了个大案,一个官员侵吞国家上亿旧币,按当时的物价,相当于现在好几万块,搁现在也是个大数目。这案子轰动一时,判了死刑,也算是杀鸡儆猴了。可偏偏有人要保他,这人就是陈赓大将。
1952年,朝鲜战场打得正酣,志愿军浴血奋战,但武器装备跟不上,吃了不少亏。高层意识到,现代战争拼的是科技,得赶紧培养自己的军事科技人才。
于是,中央决定建立一所高等级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军工”。挑谁来当院长?毛主席和周总理点名陈赓。当时陈赓是抗美援朝副司令员,战事吃紧,把他调回来,可见中央对哈军工的重视,也对陈赓寄予厚望。陈赓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是为新中国打造未来军队的重任。
建校容易,找老师难。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不少专家,国内本来就缺高级人才,各个行业都在抢人,哈军工更是难上加难。陈赓为了挖人,那真是跑断了腿。他自己列了个名单,全国各地搜罗人才。为了让周总理签字批准调动,他甚至在厕所门口堵人,这股执着劲儿,真让人服气。
陈赓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位弹道学专家张述祖。两人聊着聊着,张述祖提到一个人——沈毅,法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弹道学方面的顶尖人才。陈赓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这可是个宝贝!
可张述祖却面露难色,说沈毅现在来不了,谁来都不行。原来,这位沈毅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贪污犯,已经被判死刑,就等着执行了。
沈毅之前在民航总局工作,是处长兼财务,生活安稳,可他偏偏起了贪念,侵吞了上亿旧币。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天文数字,后果可想而知。
陈赓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么个人才,就这么没了?太可惜了!他觉得沈毅的专业知识对国家太重要了,如果能让他戴罪立功,比杀了他更有价值。
于是,陈赓给董必武打电话,希望他能网开一面。董必武当时是中央政法委主任,兼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陈赓又去找毛主席和周总理求情,说明沈毅的价值,希望组织能给他一次机会。
经过慎重考虑,组织最终决定,将沈毅的死刑改判为死缓,监外执行,让他去哈军工工作,将功赎罪。
沈毅来到哈军工后,担任炮兵系主任,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囊相授。他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所以格外珍惜,工作起来也特别拼命。
在哈军工,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为中国炮兵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最终洗刷了身上的污点。哈军工在新中国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赓为了哈军工,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不到60岁就去世了。他为新中国的军事事业付出了太多,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