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房突破70亿,说明了什么? 1. 技术牛到让你掏钱 导演组花了5年,硬是把中国水墨画“搬”进3D动画。比如海浪不是普通特效,而是用AI模仿王羲之书法笔锋,一浪打过来就像一幅会动的《兰亭序》。光是哪吒暴走时眼睛变红的细节,团队就研究了1000多种微表情——你看到的每一秒画面,背后都是烧钱的黑科技。 2. 故事接地气到扎心 这次哪吒不再单纯打妖怪,而是成了“反内卷代言人”。当他喊出“老子偏不信命”时,打工人听到的是反抗996,学生党听到的是拒绝分数绑架。连龙王三太子敖丙都改成“美强惨学霸”人设,年轻人边看边哭:“这不就是被家长逼着考清华的我?” 3. 赚票房更赚你钱包 电影票只是小头,真正的摇钱树在周边:敖丙同款发光龙角耳机卖断货,陈塘关主题剧本杀全国爆满,连电影里的混天绫都出了元宇宙数字藏品。你去加油站加油,都能看到AR哪吒教你省油——这电影早就不靠票房吃饭了。 说白了,这片子把中国老祖宗的故事,用年轻人喜欢听、听得懂的话重新包装,再用顶配技术砸到你服气,你解气。 从电影院出来,你买的可能不只是张票,而是为国漫崛起“投了票”。
《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影笔记(1):预告片成功“误导”观众,意外和反转给作品加分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