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权臣的标志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做到这三点就离篡位不远了,下一步就是加九锡,距离当皇帝就是一步之遥。皇帝基本上也不不会给一个大臣这样的荣耀。 剑履上殿,即大臣可穿鞋佩剑直入殿堂。要知道,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且秦制上殿不得佩剑。得此殊荣者,要么是皇帝特别信任之人,要么是皇帝特别恐惧之人,两种极端。 入朝不趋,即大臣入朝不必小步快走。在古代,臣子觐见皇帝,须小步慢跑以示恭敬,获此殊荣者,则可慢慢走,以此表示皇帝对其的尊重。 赞拜不名,即大臣朝拜皇帝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古代上朝议政,官员众多,皇帝不可能都记住、记清,臣子若要向皇帝奏事,须由赞礼官向皇帝通报其官职及姓名。得此殊荣者,赞礼官只称呼其官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 而两汉三百余年做到剑履上殿者就四个人,而这四个人没有一个称帝的。 第一个是萧何,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赐给他特殊的礼遇:赐带剑履上殿,上朝不趋。 萧何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开国宰相,封酂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加封萧何食邑万户。位列众卿之首,萧何这个“剑履上殿”是刘邦主动给的,萧何不是权臣。最后得以善终。 东汉第一个是“跋扈将军”梁冀。梁冀是外戚出身,参与拥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政近二十年,梁冀官居大将军 录尚书事,封乘氏侯。给自己加上了“入朝不趋,劍履上殿”的待遇。延熹二年,桓帝与太监联手诛灭梁氏。 第二个享受这个待遇的是董卓。董卓乱政自封为相国,官至太师、封郿侯,位极人臣。同时也给自己“入朝不趋,劍履上殿”的待遇。献帝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设离间计,成功挑拨吕布杀死董卓,董卓全族亦被诛灭。 第三个享受这个待遇的,是曹操。建安十七年,曹操统一北方后,汉献帝被迫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曹操显然也是权臣,最后其子曹丕篡位登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都说权臣的标志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做到这三点就离篡位不远了,下一步就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2-08 09:17:32
0
阅读: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