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浩浩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100字)
[正经社“光伏御寒赛”观察之三]
光伏赛道的散户这个年过得不太舒心。
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都面临全线亏损。
除夕前,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更是曝出2024年预亏82亿-88亿元的巨雷,炸得各路股吧散户一愣一愣的。
作为布局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及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等五大业务板块的新能源巨头,业绩为何惨成这样,2025年还怎么玩?
一位散户发帖称,他一直是光伏赛道信仰者,却没想到浓眉大眼的也会塌方,以为20元/股是隆基绿能的底,买进后本以为抓住了光伏赛道的“黄金坑”,却眼睁睁看着一路跌破13元/股。作为被深套的万千小散中的一员,夜不能寐,只想反复质问隆基绿能管理层,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隆基绿能的高点是2021年11月的70元/股上方,随后一路震荡走低,2024年7月一度跌破13元/股关口,如今在15元/股上下徘徊)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许多散户不愿接受的,还有隆基绿能在业绩预告里为自己辩解的那番言辞。
关于2024年巨亏的原因,其是这么一笔带过的: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继续保持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产能出清和快速技术迭代周期中,公司坚持稳健经营,以创新求发展,BC二代技术和前瞻性研发连续突破,BC技术规模化发展条件成熟,美国本土优势产能顺利投产并实现盈利,灯塔工厂先进制造模式快速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BC二代产品产量占比很低,PERC和TOPCon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对于这些公关式套话,不少散户在股吧里说道,“亏成这样还提稳健经营,公司下注小众BC路线,折腾了1年多了,一代产品卖上不量,二代产品一直说产量占比很低。每天都说产能出清……”。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散户们在各大股吧里对隆基绿能管理层开启的灵魂拷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押错技术路线踩到坑?
隆基绿能的过往堪称一场技术赛道豪赌,下注小众赛道单晶硅技术逆周期全产业链扩张,一举拿下光伏行业龙头宝座。
这些历史自不用复述,全行业都知道创始团队李振国与钟宝申很牛!
可以说,隆基绿能的崛起就是技术理想主义者的一场盛宴。
问题是,这种豪赌小众路线的策略不一定每次都能奏效。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很远,隆基绿能的成功源于对单晶硅技术的信仰,但这种信仰也使其在后续技术路线选择上陷入“豪赌心态”。
2020年后,押注BC(背接触)电池技术,宣称其是“晶硅电池的终点”,但BC技术的产业化进展缓慢,导致隆基绿能在TOPCon技术竞争中落后,市场份额被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企业反超。
实际上,隆基绿能是最早涉足TOPCon技术的光伏企业之一,但却自己放弃了这条路线。当年在评估TOPCon电池的市场潜力时,认为其效率提升幅度有限,且行业技术同质化严重,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决定将资源主要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BC,而后,晶科能源凭借在N型TOPCon技术上的突破,成功登顶行业龙头。
回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充分反映了隆基绿能管理层骨子里的技术“豪赌心态”,要么不下注,要下注就要拿最大的蛋糕。
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一决策或许有其合理之处,也许BC路线未来若干年会成主流,但问题是从短期视角看,让出了规模盈利的市场龙头位置,希望资本与自己一起抗压技术迭代,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导致大面积亏损,至今还看不到产能出清业绩扭转的节点。
此前,隆基绿能管理层披露,2025年将进入BC产能大规模投放的阶段,到2026年年底,其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至BC产品。
这一说,又是2年的光景,未来市场风云莫测,有多少人又敢陪你一直走下去呢?
另一件事就是硅片尺寸182mm与210mm之争。
当年以隆基绿能、阿特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巨头为首的182阵营,以及以TCL中环、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等为首的210阵营,天天分别吆喝自家路线更优秀。
但在不少散户眼中,这一行为颇为可笑。
硅片巨头们各种手段寻求差异化壁垒的具象化表征,希望通过掌握硅片尺寸的主动权,在电池、组件,以及玻璃、支架、逆变器等领域建立一体化体量优势和供应链优势,这点市场都理解。
现实问题是,全产业链过剩,技术迭代淘汰旧货积压成山,自己卷自己,自己消耗自己,能有多大意思?
散户的视角自然不如专业厂商,但是最基本的供需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光伏市场空间就那么大,很多还是靠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给补贴搞起来的,你搞那么多技术卖点很得意?
不完全统计,A股的光伏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冠绝各行业,2024年8月已达到100家,这么多数量的公司来回在这个圈子卷,合适吗?
另外,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隆基绿能业绩的沉浮,它的崛起确是技术理想主义者的盛宴,但这场盛宴并非没有代价。
未来,隆基绿能否延续这场盛宴,取决于其能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能否在技术信仰与市场逻辑之间架起桥梁。
长期主义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连眼前的困境都挺不过去,无视市场大量溃败信号,依旧无动于衷坚持“技术闭门造车路线”,那就是自寻烦恼了,所以市场也不看好隆基绿能的氢能路线。
2
对冲风险反应如此滞后?
在不少散户眼里,更为核心的问题是,隆基绿能管理层对产能调整的反应为什么如此滞后?
尤其在应对海外市场时,抗风险能力为何表现不佳?
网上盛传的段子是,2024年,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包括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越南的工厂)恢复14.25%关税,导致隆基绿能成本优势丧失,对美出货量骤降至1.6GW(原计划3GW),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该消息真实度自然存疑,但去年年中隆基绿能的东南亚产线确实坏消息不断,还被传过在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厂关停、在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全部停工,这些信息一度引发了众多媒体的追问,最终隆基绿能也未正面回应。
从大环境看,欧美一直都在提振本土光伏产业。且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危机缓解,光伏装机增速大幅下滑。
换言之,隆基绿能的海外盘大幅萎缩。
欧洲市场俨然一副不需要那么多光伏产品的架势。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约65.5吉瓦,同比增长4%,较2023年53%的增长率大幅下降。
这是欧洲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10年来首次下降。同时,欧洲光伏产业吸引投资规模也是10年来首次下降。
此外,欧盟方面,先后出台《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以促进其本土光伏制造规模提升,也在保卫本土产业链条。
相比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更为严峻,各类税务手段不停,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还严苛要求本土化生产才能享受补贴,更别说如今特朗普上位,动不动拿关税大棒说事,而且他还是传统石化能源支持者。
在这种复杂的政策环境中,其在美国光伏市场2025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还要打一个问号。
如今连绕道墨西哥加拿大卖货的路子人家都打算封了,没有高利润的欧美市场庞大容量支持,库存积压与资产减值是隆基绿能始终要面对的压力棒。
从财报也明显能看出,隆基绿能2024年前三季度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尽管第三季度出货量有所增长,但市场需求波动和价格下降导致库存周转率下降,库存积压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隆基绿能计划通过计提减值损失和优化生产来应对库存压力,而去库存时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现金流。
从目前看,其仍保有500多亿元现金储备,短期偿债压力较小。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货币资金有511.1亿元,总资产1551.92亿元,总负债918.67亿元,净资产633.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9.2%。
但长期借款大增,从2023年同期的32.78亿元飙升至114.6亿元,同比上升249.49%,也看出在光伏行业面临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其不得已通过增加长期借款来保持流动性,确保运营资金的稳定。但有息负债压力的增加也让市场上的散户不安。
不知道上述数据在2024年年报上会有如何体现。
隆基绿能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应对这种海外市场萎缩的严峻局面,对冲风险。
从公开信息看,目前隆基绿能应对海外市场的策略是,稳步推进BC产能建设,先把BC的画饼故事落地,给投资人交代,至于海外市场,则重点点名美国组件工厂已投产。
隆基绿能称:
国内,更新产线推进BC迭代,随着西咸一期12.5GW电池和铜川12GW电池等BC二代项目建设和产能改造项目推进,HPBC2.0产品将于2024年底进入规模上市,预计2025年底前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
国外,下注北美区域,2024H1,已实现北美区域出货顺畅通关,美国5GW组件工厂已经正式投产,2024年前三季度在美国市场出货1.6GW左右,市占率同比下滑明显。随着在美国合资工厂产能持续提升,在美国市场市占率有望迎来企稳回升。
对这些变化,市场上的散户并不满意,他们认为隆基绿能管理层的动作还是太慢,甚至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能不能暂停BC技术幻想,加速TOPCon产能转换,以抓住当下市场主流需求?
能否剥离氢能等非核心业务,将资源倾斜至储能赛道,学习同行“光储一体化”模式?
效仿特斯拉、苹果,启动百亿级股票回购计划,向市场传递信心,而不是仅依靠2024年那种杯水车薪的回购计划(已累计回购股份2017.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7%,已支付3.03亿元)……
别再“画饼”,每月公布BC技术量产进展,用数据透明化而非口号回应质疑。
管理层别再沉溺于“长期主义”的自我感动,别沦为下一个尚德、汉能。
3
结语
从高峰的70多元/股一度跌破13元/股关口,甚至令人担心有下探10元/股区间的压力。
作为曾经的光伏龙头,这估值不忍目睹。
作为散户,早已无力承受更多亏损。
隆基绿能管理层若再行动不力,等待散户的很可能又是一轮深渊。
网上传得最多的一句戏言就是,以为押注新能源押注光伏是养老,想不到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众多光伏产业链上市企业在这一轮残酷的产能出清中会剩下几家?
当年看好光伏产业抄底加仓的散户还会剩几个?
现实是,截至1月20日,隆基绿能股东户数为79.81万户,较2024年12月20日的82.05万户减少2.24万户,降幅达2.73%;较2024年5月10日的95.75万户减少近16万户,降幅达16%。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光伏产能过剩2025年就有可能见顶,行业出清后,幸存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国“双碳”目标和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政策红利,依旧是光伏行业发展的长期推动力。
隆基绿能管理层如果能在技术路线、业务布局、成本控制等方面做出有效应对,仍然有着再次逆袭并续写中国光伏产业辉煌的机会。[《正经社》出品]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