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分账后,投资方放话:第三部您尽管拍,预算无上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二部以饺子为核心创作,不受外界干扰,才成就了这部风格独特动画。中国电影正需要这种较真、死磕的导演!
《哪吒2》的成功背后是导演饺子带领团队「死磕」2400多天的真实写照。这部耗时五年、汇聚4139名动画人的作品,光特效镜头就突破6000个,远超好莱坞顶级动画平均2500-3000个的制作标准。曾有资方建议删减复杂场景以缩短周期,但创作团队宁愿抵押工作室房产也要守住艺术底线。看似73亿票房的商业奇迹,落在制作公司账面的分账收益不到12亿——扣除渲染农场每年8000万的租赁费、204家外包公司的技术协作成本,利润率实际不足20%。可正是这种「不精明」的坚持,让中国动画首次实现IMAX银幕水墨风肆意泼洒的技术突破。
在电影投资圈流传着「动画项目七年必死」的魔咒——前三年磨剧本、后四年做制作的投资周期,足以让90%的资方望而却步。《哪吒2》项目启动初期,就有三家基金因「五年达不到退出条件」临时撤资,最终全靠彩条屋抵押母公司光线传媒股权才完成融资。讽刺的是,当该片斩获暑期档票房冠军时,某互联网大厂紧急召开动画部门会议,要求两年内「复制哪吒模式」,却遭技术总监当场反驳:「若五年打磨是成功关键,如何在24个月内实现?我们是要做工业产品还是艺术创作?」行业数据显示,近三年立项的102部动画电影中,制作周期超五年的仅有11部,但获得口碑认证的却全部出自这些「长跑型」项目。
圈内人都懂的秘密是:当导演拜访院线资方时,真正要争取的不是资金而是排片承诺。《哪吒2》上映前协调38条院线签订「至少15%首周排片」保底协议,靠的正是背后三家联合出品方拥有的2487块银幕资源作筹码。同样,负责宣传的猫眼传媒在抖音端投放的27.3亿次话题曝光,源于其母公司美团在本地生活板块的流量置换。看似残酷的规则下暗含行业生存智慧——去年某科幻大片未获文投控股注资,结果在北京地区黄金场次暴降43%,印证了「得资源者得天下」的丛林法则。导演饺子在采访中直言:「我们需要的是能共担风险的战友,不是提款机式的金主。」
仔细看《魔童降世》和《哪吒2》的出品名单会发现微妙变化:前作联合出品方仅12家,续作猛增至47家——这恰是国产动画工业化的缩影。当横店集团注资4500万换取场景建模技术支持时,连带促成了虚拟制片系统迭代;哔哩哔哩的1.2亿战略投资则让影片衍生品开发触达Z世代消费群体。看似「傍资源」的运作模式,实则构建起覆盖IP孵化、技术研发、衍生开发的产业链闭环。数据显示,坚持全流程自主研发的《深海》亏损2.3亿,而合理整合外部资源的《白蛇2》通过52个联名品牌实现边际收益3.8亿。国产动画正在学会用商业智慧守护创作纯粹性。
值得玩味的是,《哪吒2》观众画像显示,25岁以上群体占比达58%,较前作提升19%,这正是市场成熟的信号。当某流量明星配音的动画新作遭遇6.3分差评时,豆瓣高赞评论直指「我们愿意为电影票补缴创作者五年的社保」。在厦门举行的动画产业论坛上,168位从业者签署《拒绝代工倡议书》,呼吁拒绝「接欧美低质外包换快钱」的生存模式。这种觉醒正在改变商业逻辑:追光动画最新估值提升至72亿,资本方表态可接受「五年不盈利只要技术壁垒持续提升」。观众用真金白银投票,正在重建产业价值评估体系。
当我们惊叹于《哪吒2》片尾滚动的4139人鸣谢名单时,可能想不到这群动画师中,57%的人连续三年没休过年假,33%带着折叠床住在公司。成都某特效公司里挂牌的「120天俱乐部」,记录着员工最长连续加班记录。看似悲壮的背后是行业共识——日本吉卜力磨《千与千寻》花了五年,美国皮克斯做《玩具总动员》用了七年,中国动画要真正崛起,绕不开这条「熬死同行」的路。值得欣慰的是,随着B站投资10亿动画人才基金、字节跳动开放图形学实验室,行业开始有底气对抗短线逐利。或许正如饺子在纪录片里说的:「当创作者不再计算沉没成本,中国动画才能诞生真正的永恒经典。」
呼噜噜
[赞][赞][赞]
凯风自南
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