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为一名19岁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突然颤抖着跑出了手术室,手术台上的女孩生命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有谁还记得当年疫情全面爆发时,葛均波发布的一封“请战书”,国家有难,他选择挺身而出,毅然决然投入到了抗疫工作,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小时候的葛均波非常喜欢金庸小说,看到身边有人被欺负,他总想着上前帮忙,正是这样的热心肠,才让他在医疗行业越走越远。 葛均波之所以选择当医生,是因为在他11岁那年摔断了胳膊,其家人带着他到处求医都不见好转,好在他们遇到了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这才把他的胳膊接了上去。 这段经历让葛均波非常难忘,这也导致他很害怕有患者遇不到优秀的医生,所以他才会竭尽全力使患者获益。 在德国留学期间,葛均波发现了心肌桥特异的“半月现象”“指尖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葛氏现象”,并且还找到了心肌桥的药物治疗方法,这一成果甚至还被编入了国际教材。 1999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葛均波果断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带着全家人回归祖国。 葛均波的导师得知这件事后,被气的满脸通红,因为他才帮葛均波申请到了很多德国专家都想要的主任职位,岂料葛均波还是选择了回国。 面对导师的怒火,葛均波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 葛均波在德国跟着这位导师学到了很多,此时刚好是报效祖国的最佳时机,而他的实力得到了证明,也意味给导师争光。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国患者做手术只能使用进口的支架,而这种支架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于是葛均波站了出来,他带领整个团队不辞辛苦,把全部时间放在了找材料、搞药物涂层技术上,到最后终于研制出来了价格更加亲民的国产支架,不仅让患者从中受益,还让我国每年节省了超过10亿元的治疗费用。 2016年,葛均波接收到了一名19岁的女患者,她心脏上有两个血管完全堵塞,唯一一根可以供血的血管还堵塞了90%。 葛均波深知时间紧任务重,于是他连忙制定了治疗方案,准备用一个导管去疏通女患者的血管。 如此凶险的手术,就算是葛均波也无法保证一定能完成任务,但他从未选择退缩,在准备好一切后便走进了手术室。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候,高强度的手术让葛均波的手开始抽筋,他强压住手依旧止不住的颤抖。 于是葛均波只能让一旁的医生接过任务,自己则站在一旁紧盯手术进度。 在调整过来后,葛均波再次站上了手术台,可没过一会,手部又开始出现了抽筋情况,无奈之下他只能离开手术台进行调整。 由于手术依然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葛均波始终不敢放松警惕,在调整一段时间后便再次投身到紧张的手术中,直到确认女孩脱离了生命危险,他才放心把剩下的收尾工作交给了其他医生。 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葛均波终于完成了这场大手术,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当然仅凭葛均波一人肯定无法救治所有患者,于是他提倡以点带面,促进我国建设了完整的救治体系,以此方便救治更多患者。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这是葛均波从医的初衷,他敢于创新,创造出了许多奇迹,拯救无数患者的声明,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中国网新闻2018年01月03日关于《葛均波:为患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报道
2016年,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为一名19岁少女做心脏手术时,突
一叶知大事
2025-02-06 15:57:38
0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