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年开工大吉,过年期间感谢不少朋友向我投来了大量的视频与图片素材,介绍自己的过年体会和感受,我这两天也是刚有空好好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与大家分享,让我们除了畅谈国际风云变幻和各种热点新闻,也能了解到我们脚下这片大地跨入蛇年时的经济脉搏以及属于平凡个体的真实感受。 回乡见闻
【粉丝投稿】感谢来自湖北仙桃市的基层公务员“小丁”(观点仅代表粉丝个人,欢迎分享不同的看法)
民以食为天,年夜饭+下馆子:
如果只算端上桌的菜式的话,成本不超过200元,当然,这个价格不包括所有卤菜、肉丸子、藕荚和蛋饺的成本——为了在接下来的几天请亲戚们吃饭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也本着制作了一锅卤水不能浪费的原则,通常都会多做一些备着。 我家今年为这些年货的花费大概在600元左右吧,腊月二十五那天,我们和姑妈家的亲戚一块吃饭,在本地一家平时也算中规中矩的酒楼,12个人,花费了1300多元,而且大家吃得并不满意,菜的份量偏少,有几个明显是预制菜品或半预制菜,味道也不如往常,姑妈不禁感叹“以后不能再来这家了”,这也是我妈执着于要在家自己做的原因……我们平时外出吃饭的话,如果讲求环境、正正经经点菜,人均消费大概是60-120元,但如果是路边的家常菜馆或苍蝇馆子,人均50就可以吃得很好了。我们这的张沟镇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因此早餐的鳝鱼粉很有特色,也因为江汉平原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所以各类鱼也有各自的花式吃法。另外,本地有一种“小碗菜”模式很受欢迎,就是餐厅推出用小碗碟盛装的各式菜点,单一份量不多,但可选择性很多(20-30多种不等),素菜最便宜4元,荤菜最便宜的8元,时令菜会贵一些,并且提供免费的米汤、豆浆、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平时一个人荤素搭配起来,20-35元一顿可以吃得很舒服。(懒人之福)
贺岁档票房贡献与过年的娱乐方式:
今年的电影院是真的火爆,爆到我提前两天就在单位工会合作的影院上已经订不到票了,而且淘票票的票价在45-75元之间,印象中这也是我们本地影院最贵的春节档票价了。我看电影那天,前三排都挤满了人,这是平时绝对看不到的景象。除了电影院,游戏厅、商场也是年轻人外出喜欢去的场所。今年市政府在公园中间划出区域允许燃放烟火,所以晚上还有放烟火的选项,宅在家里的不是在打牌、就是在玩手机或游戏了,嗯……打麻将也算我们这的一个娱乐特色了。
房价与年轻人的心理预期:
我们与邻市天门市的边界是汉江,在市区以北,因此整个城市要拓展的话,只能往南发展。在城南新区多是近几年新建的楼盘,随着市政府和政务中心、以及医院学校的整体迁移,那边的房价会高一些,每平方米曾经冲破过7000元,而老城区这边则保持在5000元左右,最近甚至还有下跌的趋势。年轻人的平均收入大概是在4000-5500元左右,但感觉大家都不是很满意,因为我们市2023年成为湖北省首个“千亿县”(名称上叫省直管市,但本质上还是县级),又由于距离武汉很近,交通便利,吸引了不少外地年轻人过来,来了之后又觉得这点工资收入与这辉煌的GDP不符-_-
逢年过节必谈之婚育问题:
每年春节,对于还没结婚的人来说,被催都是免不了的宿命,即使是我这种他们已然死心、但在春节时期都免不了要叨叨几句。本地的整体氛围仍是偏传统一些,老一辈们奉为圭臬的思想仍在发挥作用,就业上偏好稳定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认为结婚得先买房、结婚了顺理成章就得生小孩,即使在某些具体的人或事上他们会发现、曾经的经验已不那么适用,却仍然不愿意改变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小丁表示当地年轻人在婚恋问题和生儿育女的问题上不太积极的原因不是经济原因,因为在当地来说房价和教育成本都不高,只要不是特别爱鸡娃的父母,养娃成本并不是不能负担。主要原因还是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不愿将就。反而有人因为经济状况不佳而被迫结婚借助外力维持生计以谋发展,而那些经济独立的个体反而有不结婚的底气......)
小丁的分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来自小城市年轻人在过年时的各种体验和感受,大家觉得和你的家乡以及回乡过年的感受有何不同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