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 【粉丝投稿】感谢来自河南的大学生“小王”分享在西安过年的体会(观点与体会仅代表粉丝个人,欢迎分享不同的看法):
我的家乡在河南,但最近两年过年我们一家三口在年前或年后选择了来西安旅游过年。其中原因是我们家之前3次去西安玩都觉得西安过年很有年味,加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和特色美食让人总想着再去看看、再去尝尝。
初到西安,我爸妈对比30多年前来的记忆,第一感触就是干净。酒店门前的街道就是早市,早市的组织管理很规范,早市一结束就有人打扫,几乎看不出来早市的痕迹。对比近10年前来西安,虽然钟鼓楼附近依然堵车,但街道比之前干净整洁很多。此外选择城市游的好处就是方便便利。我们是自驾到的西安,但基本是把车往酒店的停车场一放就不开了,后面全程公交地铁加上打车十分方便。
以一线城市的标准,西安美食的价格绝对对得起质量。不管是我们早上去小南门的早市买3元小份5元大份的甑糕,还是中午同盛斋30的优质泡馍,亦或是晚上澄城水盆羊肉的25块团购套餐都突出一个价格实在,好吃还顶饱。西安美食真的太多了,单单在市区的有名的馆子就让人直犯选择困难症。这里面我们一家人最喜欢的还是经典的三秦套餐,每次走之前总要去王魁肉夹馍再吃一次同时打包带走几份回家吃。对于喜欢烧烤的我来说,这次去发现西安的烤肉价格比去年低了一些,撸串的体验更好了。这里面去的饭店部分是我们很多年前去过的,也有我的亲戚同学推荐的。我们毕竟不是西安本地人,饭店选择上肯定不如本地“土地”和老饕老道,但就这些已经让我们流连忘返了。
以个人的标准评价西安旅游,我感觉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的预约系统是最让人抓狂的。尤其是这次预约系统更新后,我各种攻略都查了,作为一个在上海特殊时期辗转于各APP帮邻居抢菜的年轻人,真的就是约不到本馆门票。好在小时候去过一次,这两年约不上也不算太遗憾,一家人也就选择了新馆和西安博物馆等其他博物馆。尤其是西安博物馆,小雁塔和整个老馆有点出乎意料的优秀,值得一来。我们一家人都喜欢逛逛博物馆,原因除了不要钱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喜欢将遇到的文物和我们熟知的历史相联系,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魅力。因此除了部分博物馆和景点真的过于硬核需要听讲解之外,我们喜欢尽可能提前看看视频,多做做功课,到现场交流,一家人相互补充着逛完整个景点。当然在西安,更多时候我们往往真的需要好的讲解才能更好地了解十三朝古都历史的厚重。
这其中,过年的永宁门灯展凭借多彩多样的创意花灯绝对值回票价。尤其是晚上的小雪落在城墙上形成积雪,为其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有一点,带父母冬天在西安出来玩的话我感觉户外时间一定要控制,因为西安的过年晚上零下3度到零下6度,结合下雪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冷的。我们总是晚上吃完水盆羊肉、粉汤羊血或者酸汤饺子,身子暖和了再出来。之后逛1小时左右基本就要考虑回去了。我们路上遇上好吃的,吃口热乎的,那感觉真的再舒服不过了。从结果看,暖宝宝也真的帮了大忙,尤其是妆造好到户外拍照的时候。
西安旅游对比十年前,去年和今年我们都对西安的妆造和旅拍的新产业印象深刻。不夜城、钟鼓楼附近、甚至是博物馆里我们可以轻松遇上“一万”位公主和公子。妆造店铺遍布旅游景点周边,妆造价格大部分从199到299、399不等,完全可以穿一天。拍照的价格以我们咨询的20张加上精修为例,同样从199到299不等。产业从业者大部分是年轻人,男生拍照结合女生妆造的各类小店比较多。我们的选择是今年提前淘宝买了汉服带上,下午简单化妆后之后带上各种小物件和相机到景点跟着其他“老法师”们跟拍。多用长焦,结合后期可以让我们人群中也可以拍出满意的照片。另外,我在晚上拍照的时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之前吃灰的补光灯真的是物有所值。
回看这几年出来旅游,从小时候跟着父母和亲戚瞎转到上大学后各个城市“骚扰”、“霍霍”同学,我们的旅游选择变多了,方式更多样了,但时间却又变得十分珍贵了。现在一家人出来旅游,越来越喜欢跟着当地人的节奏来玩。我们在旅游途中逛逛菜市场,赶赶大集,跟着大爷大妈一般都不会踩雷。早晨或者晚上我们去公园遛弯,哪怕是坐公交车上看看沿途的万家灯火都觉得很值得。在某种程度上,体验不同城市的独特生活比网红景点的拍照打卡更能让我们认识和记住一各个不同的地方。新的一年,让我们赶路间隙歇歇脚,工作之余摸摸鱼,认真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