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为僧才知道,寺院的人际关系比社会还复杂 来源:婉婉阅读书 柳智宇在《九派

烁耀中原地 2025-02-05 22:29:07

出家为僧才知道,寺院的人际关系比社会还复杂 来源:婉婉阅读书 柳智宇在《九派新闻》中表示,寺庙人际比学校更复杂。据《鲁南播报》,他发现寺庙关系更混乱,僧友排挤他,师父骚扰女弟子、挪用公款。他感慨公司比寺庙好,社会人更易相处。 读到这段话,有人或会吃惊。大家总觉得寺院相比社会更纯净。可若这所谓的净土,反倒比世俗更复杂,真叫人难以置信! 并非所有寺院都如此喧嚣,仍有清静的修行之地。只是现今,这类寺院较为罕见。不少寺院已深陷商业与世俗的泥潭,问题严重。 许多寺院主要靠举办收费的经忏佛事来维持,很少讲经研法。一年中难得有法师为信众讲经,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佛事。不做佛事时,僧人居士就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据《九派新闻》报道,柳智宇出家后遭遇困境:2018年秋天,他离开龙泉寺,想在其他寺庙安顿,却四处碰壁,无处容身。 有一次,他借宿在一位居士家中,但因没打扫卫生也没给花浇水而被赶了出来。居士发来视频,里面锅碗没洗,花也枯了。柳智宇默默收拾行李离开,心里很不是滋味,懊悔没早点注意到花。 那段时间,他四处漂泊,在寺庙、酒店和居士家中不停留宿,感觉像是无家可归。幸好,后来得到一位居士的帮助,才有了稳定的住处。 柳智宇因过度劳累,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他时常口渴难耐,喝水后胃里又不舒服。他对温度很挑剔,既怕冷也怕热,秋冬夜晚更是让他辗转难眠。 柳志宇还俗后,身体状况才逐渐好转,开始慢慢得到调理和改善。 出家后我发现,寺院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社会上还要错综复杂,千真万确,事实便是如此! 有位出家的僧人告诉我,他出家后才意识到,寺里争斗颇多,有时让他感到极度绝望,痛苦不堪。 当初听到这话,我根本不信,以为是他个人的问题。直到自己在寺院出家多年,我才意识到那位僧人说得其实很对! 寺院为何会有此现象?民国高僧印光大师在书信中解现在很多僧人品质低劣,连认真持斋念佛的都少,更别说能肩负佛门重任、传承智慧了。 印光大师这位民国高僧曾说,那时很多出家人其实是品行低劣的人混入,真心持斋念佛的都稀少,更别说能承担传承佛法重任的人了。 高僧印光大师在《复逢辰居士书》里提到,他出家55年,从不劝人出家。因为现今的人出家后,多变得懒散,甚至破戒胡为。所以他发誓不收徒,也不劝人出家。 印光大师是民国时期的佛教大德,身为僧人,他从未劝人出家,这让人深思。由此可见,寺院里的人际关系复杂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莲池大师,明朝四大高僧之一,在《僧俗信心》中提到:现在很多出家的和尚,信仰还不如在家的居士;居士的信仰,又常不如在家的女子。难怪学佛的人多,但真正成佛的少啊! 明朝的高僧觉得,相比在家的信徒,出家的僧人修行时信心往往不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寺院里的人际关系其实相当复杂。 明朝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人初出家时都怀有好心,但时间一长,就被名利诱惑。建宫室、买田产、积财富,与俗人一样。真心出家的人应早日醒悟,出家后更要远离尘嚣,这更难做到。 离家修行后,若心态未变,反而失去了修行的初心。没想到高僧这样说。出家关键是心要出家,不在于形式。若被名利诱惑,只是换个地方追逐,就失去了出家的本意。 有些人出家后,偏爱隐居生活,这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无论藏于山林还是隐于闹市,在当今时代,这种方式或许更适合某些人,更易实现他们的追求。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5
烁耀中原地

烁耀中原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