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中国女兵在美国餐厅就餐。突然,店主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热泪盈眶的

麒阁史观 2025-02-05 20:42:34

1979年,一位中国女兵在美国餐厅就餐。突然,店主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热泪盈眶的说道:“你还记得我么?20多年前,我曾是您的俘虏。” 她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能让一位美国人挂念她20多年。 这个女兵叫刘禄曾,而这一切还都要从2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说起。 美军进驻朝鲜半岛,使得半岛的局势更加严峻,战火甚至蔓延到鸭绿江边。 虽然当时的中国刚成立不久,家底还很薄,但为了长治久安的大计,志愿军毅然奔赴半岛,与美军展开拼杀。 火力的抗衡很重要,但情报的获取和解读也很关键。于是,在当时,为了能方便日常的工作,志愿军只好在国内招募精通英语的专 业人士。 刘禄曾是一名大学生,当她得知此消息后,便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与另外的几名青年一起北上。 凭借着过硬的英语能力,刘禄曾被安排到第九兵 团,担任翻译。主要的工作是翻译美军装备、文件以及宣传。 当然,除了这些本职工作,对于俘虏过来的美军,刘禄曾还兼顾着审讯和教育他们的任务。但是,这个任务可不轻松。 当美军看到来审讯他们的是个小姑娘,觉得她是个小角色,于是都一个个的嬉皮笑脸,东拉西扯,根本不把刘禄曾放在眼里。 而在这其中,有个叫詹姆斯·伯特纳的人,是他们中的“刺头”。 然而,即使这个任务很艰难,刘禄曾也没有放弃,反而依旧对他们友好相待。虽然是对于伯特纳这样的“刺头”,她也没有冷眼相待。 随后,刘禄曾便以伯特纳为突破口,专门找他了解情况,不料伯特纳还是很抗拒,经一查,他原来是发烧了。 为此,刘禄曾赶紧找来医生为他看病,随后为了让他在后方医院更好的休养,还专门为他申请了车辆。 在伯特纳恢复的过程中,刘禄曾还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这倒并不是说教,而是真诚的给予他关心和理解。 有一次,别人指着他的大鼻子嘲笑他,刘禄曾见到立马上前制止,并告诉那位战士,这是不尊重人的行为。 在圣诞节的时候,刘禄曾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小礼物,一个红底,上面写着“和平”的小别针。 刘禄曾的用心和关爱,深深的感动着伯特纳,也感动着其他的美军俘虏。而伯特纳也一改之前抗拒的行为,与刘禄曾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原来,伯特纳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平日里只能靠刷盘子维持生计。后来因一次脑热,偷了车,结果被判了刑。 接着,随着半岛局势的变化,伯特纳因为参军可以减刑,所以才报名参加。 美军长官说:“这场战争会很轻松,你们很快就会获胜回来的。” 然而,此时的伯特纳苦笑道:“谁知道你们这么厉害,我还是第 一次当了俘虏。” 有了这样倾心的交流,伯特纳也开始慢慢的和刘禄曾成了好朋友。甚至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主动地配合志愿军的工作,还帮助志愿军宣传。 伯特纳的思想教育很成功,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刘禄曾也发现,俘虏们有很多像伯特纳这样的人,因为各种不幸的原因来到这里,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很强的信念支撑。 而刘禄曾也很聪明,她想,或许这可不可以作为一种方式,来瓦解敌人? 说干就干,刘禄曾多次前往前线,拿着大喇叭,对着美军喊话。不仅如此,她还带着录有美国思乡曲的录音机,对他们放思乡曲。 没想到,这样的方法果然起作用了,而这也成了志愿军进攻的好机会。 也因此,我军有时一连几次取得胜利。而当有些美军被俘后,提出的第 一个条件就是见刘禄曾。 因为,在这些大兵心里,刘禄曾已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可以谈心的伙伴。 随着抗美援朝的结束,他们也将各回各国,开启自己的新 生活。 1979年,刘禄曾因公务和吴贻芳博士到美国访问。而当她们在一家餐厅用餐时,一个男子突然跑过来,他抓住刘禄曾的手,一时间激动地热泪盈眶。 接着,他说道:“你还记得我么?20多年前,我曾是您的俘虏。” 刘禄曾犹豫了一会,这才想起多年的往事。她看着这位男子,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她不可思议的说道:“你是伯特纳?” 看着这位男子点头回应,刘禄曾也难掩激动的心情,一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原来,在当时伯特纳回国后,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餐厅。 虽然当时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但那个红色的别针,伯特纳却一直保存着。 当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刘禄曾高兴地对他说:“真没想到我们还能再相遇。” 刘禄曾虽然是一个翻译,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却有一颗理解的心,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这不仅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了贡献,也赢得了别人的赞誉。

0 阅读:26
麒阁史观

麒阁史观

史明如镜,照亮现实,亦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