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班长黄招强护送伤员撤退。殊不知,当他们路过1吊桥后,一个意外情况,令

麒阁史观 2025-02-02 23:55:31

1979年,班长黄招强护送伤员撤退。殊不知,当他们路过1吊桥后,一个意外情况,令黄招强惊出一身冷汗。 1979年,在越当局的不断挑衅下,我军忍无可忍,决定于2月17日开始反击。 其中,黄招强所在的361团被派往前线,迅速投入了战斗。 早先黄招强入伍,在军营里各项训练都表现的很出色,一直升到了班长,而如今在面对实战也是毫不含糊,他有勇有谋,敢冲敢打,首战就获得了击毙17人的成绩。 然而,由于361团对地形不熟悉,在加上敌人早就修筑好的工事,我军还是受了点苦头。 不过,好在指战员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策略,才缓和了双方的态势。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战斗还要继续,刚刚战斗负伤的战士怎么办? 为了挽救战友,同时减轻前线医护的压力,黄招强临时接到命令,组织救护队,送伤员撤出前线。 黄招强知道,虽然是往后方撤,但这里毕竟还是危险区,稍有不慎就会遇到敌人。 于是,在他的一番部署下,组织了一批民兵,又抽调了一批战士,组建了临时救护队,带着伤员就开始动身了。 黄招强急在心里,一心想着赶快离开着个地方,将受伤的同志送到后方接受治疗,怎奈有的同志因伤势较重,经受不了太大颠簸,所以他们的行进速度非常慢。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尽管一路上黄招强提高警惕,但还是碰生了小股的敌人。 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黄招强立马决定,由战斗人员来掩护,剩余的人则快速的抬着伤员,离开战场。 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黄招强终于甩开了敌人,追上了救护队。 就这样,他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不敢打着手电,还护送着伤员,走一会歇一会,直到出现了一个吊桥,再次让黄招强打起了精神。 吊桥是架在悬崖峭壁上的,下面就是漆黑的山谷,四周阴森森,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如果说是平日里战斗,黄招强也就不管了,抄起枪就准备战斗,但如今护送着一批伤员,还是保险点好。 经过计划,黄招强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对暗号。 他小心的走到每一位战士跟前,悄悄地对他们说:“同志们,今天晚上咱们定个暗号,就叫‘胜利’。” 在吩咐好一切后,黄招强还是决定赌一把,带着战士们小心翼翼的准备过桥。 桥虽短,但对于黄招强来说,却比渡过黑夜还难,四周的环境不由得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好在有惊无险,他们一行人度过了吊桥。但殊不知,更大的危险还在后头。 等同志们过完桥以后,黄招强为安全起见,点了一下人数,防止有伤员掉队。 可是,等他一查完才突然发现:不对呀,救护队的人怎么多了几个? 这个情况令黄招强内心忐忑不安,又惊出了一身冷汗,难不成是敌人混进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附近可能还有埋伏。 此时此刻,黄招强不敢慌张,万一敌人分散在救护队中,拿战士们做人质该咋办? “不如将错就错”,黄招强心想。 没走一会,黄招强就像没事人一样,出入救护队之间,借关心之意查明情况。 这一查还真是,有几个人,他们虽然穿着我军的衣服,但面向很是陌生。 思前想后,黄招强决定,就在口令上做文章,让他们现行,于是便找了个机会特意将他们笼络到一块。 下一秒,黄招强就问道:“同志们,咱们今晚的口令是什么?” 他们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事实如此,这定是敌人的探子,黄招强立即下令,片刻就把这几个人给收拾了。 可下一秒,就当他们以为危险解除之时,附近又响起了枪声。 原来,敌人发现自己人已经暴露,在躲着侦查并无意义,于是便果断开火。 瞬间,敌我双方就交上了火,而这次敌人不比刚才,他们在暗处,而且人数不清,黄招强不敢恋战,还是边打边撤。 在掩护伤员撤退途中,黄招强和几个战士奋力掩护,怎料敌人火力太猛,黄招强不幸腿部中弹,鲜血浸透了衣服。 可尽管如此,战士们还是顶住了敌人的攻势,为救护队撤离赢得了时间。 等他们到达后方大本营后,黄招强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筋疲力尽的他,再加上伤势,顿时腿一软,晕了过去。 此一战,黄招强的英勇表现,获得了上级的嘉奖,授予他“一等功”。 战后,他继续深造,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可让人遗憾的是,在2007年的一个早晨,这位在反击战中英勇善战的英雄,一位钢铁战士,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终年49岁。 黄招强,一位铮铮铁骨的人民子弟兵,他有勇有谋,不畏艰险,与敌人灵活战斗,不仅立下击毙17人的战功,还完成了护送伤员的任务,度过了危险。 虽然英雄已经离去,但从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可贵品质,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英雄致敬。

0 阅读:21
麒阁史观

麒阁史观

史明如镜,照亮现实,亦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