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绑在冰冷的木头架子上,衣服扒得精光,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马迁由男人变成了一个阉人。妻子柳倩娘心疼的直流眼泪,之后她的选择,至今令人唏嘘落泪。 公元前99年的长安城,汉武帝正密集部署对匈奴的军事行动。这一年,他派遣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担任贰师将军,率领三万精兵向大漠进发。 为确保军需物资的顺利运输,汉武帝任命李广之孙李陵为五千人队的辎重官。李陵此前曾任骑都尉,在军中素有威望。 这支运输队伍刚行至阴山以北,就遭遇了匈奴单于派出的八万骑兵。面对十六倍于己的敌军,李陵并未选择撤退。 他率领五千士兵摆出战阵,依托地形与匈奴军队展开激烈厮杀。这场持续数日的战斗中,李陵部队奋勇杀敌,斩杀匈奴兵丁过万。 然而寡不敌众,李陵的军队伤亡惨重,补给逐渐耗尽。在第八天的战斗结束时,幸存的汉军将士不足千人。 绝望之下,李陵最终选择了投降。这个消息传回长安城后,立即在朝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震怒异常,认为李陵玷污了李家将门的荣誉。朝中大臣们看到皇帝的反应,纷纷附和指责李陵的罪行。 就在这片批判声中,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进行辩护。他向汉武帝陈述了李陵的为人品德。 在司马迁看来,李陵一向孝顺父母,善待部下,对大汉忠心耿耿。他认为以李陵的品格,投降必定另有隐情。 司马迁甚至推测,李陵此举或许是诈降之计,为的是寻找机会重返汉营。这番言论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无异于火上浇油。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此举是在包庇叛国之徒,当即下令将他收入大牢。不久后,朝廷又传来消息称李陵在匈奴境内训练骑兵。 这个消息让原本就震怒的汉武帝彻底失去理智。他立即下令处死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并对替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产生了更大的不满。 司马迁被关押在长安城的天牢之中,这里关押的都是重刑犯人。每天清晨,他都能听到狱卒拖着镣铐的声音,伴随着囚犯的哀嚎。 在狱中的日子异常煎熬,但更让司马迁感到震惊的是李陵家族的命运。汉武帝下令诛杀李陵全族,其母亲和妻子惨死狱中。 不久之后,朝廷下达了对司马迁的死刑判决。按照汉朝的律法规定,死刑犯有两种赎罪方式。 第一种是缴纳赎金,只要能拿出足够的钱财,就可以免除死罪。第二种则是接受宫刑,也就是将犯人阉割,使其成为太监。 司马迁出身虽是太史令家族,但他为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多年来的俸禄除了养家糊口,剩余无几。 面对高额的赎金,司马迁根本无力支付。此时的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死亡或许是最容易的解脱,但《史记》的未完成成为了他最大的牵挂。这部耗费他毕生心血的著作,已经写到了战国时期。 司马迁深知,如果自己选择死亡,这部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巨著将永远无法完成。从周朝到秦朝,再到当下的汉朝,无数历史人物的故事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经过深思熟虑,司马迁最终选择了接受宫刑。 在汉朝,接受宫刑的人会被世人歧视和嘲笑。即便是在朝廷做官,也会受到其他官员的轻视。 但是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甘愿承受这一切。他在后来写给朋友的《报任少卿书》中提到了这段经历。 在信中,他表示宁可忍辱偷生,也要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这种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在寒冷的牢房中,司马迁遭受了这场残酷的刑罚。那一天,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马迁从一个完整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太监。 手术后的痛苦难以言表,没有任何麻醉药物,每一次呼吸都如刀割般疼痛。整整一个月,司马迁都在生死边缘挣扎。 从牢狱中出来后,司马迁回到了太史令的职位上。但是朝中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许多官员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 即便如此,司马迁依然坚持继续《史记》的写作工作。他把自己关在家中,日以继夜地翻阅史料,记录历史。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司马迁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写作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走访了众多知情人。 《史记》的篇幅逐渐增加,从上古时期一直写到当代。司马迁采用了全新的编写方式,把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不同类别。 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每一个历史人物在他笔下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司马迁不仅记录了帝王将相的故事,还书写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他笔下的历史,是一部完整的人类生活图谱。 在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始终保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他不回避历史的阴暗面,也不粉饰太平。 即便是记录当朝的历史,他也力求真实。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后世史学树立了典范。 经过多年的努力,《史记》终于完成。这部包含一百三十篇的巨著,记录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年历史。
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绑在冰冷的木头架子上,衣服扒得精光,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
文山聊武器
2025-02-05 19:50:4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