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革命往事:当大模型成为新电力,价值该如何分配?(上)
摘自 BayesCrest 贝叶斯之美
genAI是近年来出现的稀有通用技术,类似电力的发明
人工智能通用技术通常都具备四个关键特征,第一,本质上是通用性的,因此可以得到多元化的应用,第二,技术本身具有超级进化性,第三,技术的应用具备非对称性,第四,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呈现出日益提升的自主性。
在Deepseek搅动一池春水以后,大模型正在加速奔向通用性与普遍可及性。根据相关学者的定义,从人类至今能真正称得上是“通用技术”的技术发明不过20多种。
1. 农业(Agriculture)
出现时间与背景: 约公元前1万年前后(新石器革命时期)。
核心特征与影响: 人类由狩猎采集转向定居耕种,是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转折。农业允许剩余粮食产生,催生人口增长、社会阶层分化、城邦与文明诞生。其影响遍及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文化与知识体系,对后续一切经济发展与技术扩散奠定基础。
2. 家畜驯化(Domestication of Animals)
出现时间与背景: 与农业革命大致同步。
核心特征与影响: 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劳动力、交通工具和食物来源。畜力运输与农耕结合,提升生产力和流通效率,为早期文明的扩张和商业贸易发展奠定基础。
3. 制陶技术(Pottery)
出现时间与背景: 公元前7000年前后在中东地区出现。
核心特征与影响: 陶器用于储存与烹饪食物,促进了粮食储备和营养改善。陶器的制作与交换提升了手工业与贸易规模,陶器纹饰还成为文化与信息传递的媒介。
4. 冶金术(Metallurgy)
出现时间与背景: 铜、青铜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至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200年)。
核心特征与影响: 金属冶炼与加工带来更坚固的工具与武器,提升农业生产、手工业水准和军事力量,促使社会结构复杂化,冶金中心(如中东、地中海、华夏)成为早期文明枢纽。
5. 车轮(The Wheel)
出现时间与背景: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
核心特征与影响: 车轮革命了陆上交通和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流与贸易成本,加速了区域间资源、人员、知识的流动。
6. 文字(Writing)
出现时间与背景: 公元前3200年左右于苏美尔文明产生最早的楔形文字。
核心特征与影响: 文字使信息、法律、宗教典籍和技术知识得以稳定记录与代际传递,加速社会治理、商业贸易、科学与文化的积累与扩散。
7. 帆船与远洋航行(Sailing Ships and Ocean Navigation)
出现时间与背景: 简单航行工具早在史前已有,真正远洋贸易与航海技术在公元前后不断成熟,中世纪与大航海时代臻于完善。
核心特征与影响: 帆船使大规模远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欧洲航海探险推动地理大发现,最终奠定全球贸易网络与殖民扩张的基础。
8. 水力机械(Waterwheel)
出现时间与背景: 公元前后古希腊与罗马时期已出现水车,后在中世纪欧洲广泛应用。
核心特征与影响: 将自然水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用于磨粉、锯木、冶铁等,为中世纪农业与手工业提供可持续动力来源,释放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与手工业集群的成长。
9. 火药(Gunpowder)
出现时间与背景: 中国唐宋时期发明并应用,后经丝绸之路传至中东与欧洲。
核心特征与影响: 火药改变军事格局,促使城堡与骑士阶层的衰落,并推动国家形态与军事组织变革。同时火药应用于采矿和工程,有助于开拓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10. 印刷术(Printing)
出现时间与背景: 中国于唐宋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毕昇于北宋发明活字印刷;15世纪欧洲古腾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成熟大幅降低书籍成本。
核心特征与影响: 印刷术使知识大规模复制与传播成为可能,推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奠定现代教育、科学与思想解放的基础。
11. 机械钟表(Mechanical Clock)
出现时间与背景: 13-14世纪在欧洲兴起。
核心特征与影响: 标准化计时提高社会协作与组织精度,促进商贸往来时程规划,也为科学实验、航海导航及工业管理提供精确时间衡量。
12. 光学镜片(Optical Lenses)
出现时间与背景: 中世纪后期在欧洲出现眼镜镜片,17世纪发展出望远镜与显微镜。
核心特征与影响: 光学仪器扩大人类感知极限,促进天文学与微生物学发展,引发科学革命,为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贡献关键工具。
13. 蒸汽机(Steam Engine)
出现时间与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核心特征与影响: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率,为工厂纺织、矿业开采、交通运输(蒸汽船、蒸汽机车)提供强劲动力,开创机械化时代,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4. 铁路(Railways)
出现时间与背景: 19世纪初英国发展出商业化铁路与蒸汽机车。
核心特征与影响: 铁路极大降低陆上运输成本与时间,促进国内与国际市场整合,加速原材料、商品、劳动力的流动,推动工业经济规模扩张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5. 工厂制与大规模生产(The Factory System and Mass Production)
出现时间与背景: 18-19世纪工业革命孕育出集中化的工厂制度,20世纪福特流水线生产达到极致。
核心特征与影响: 工厂制整合机械、分工与组织管理,提高产量与效率。流水线生产使标准化产品以低成本大规模供应社会,为现代消费社会与全球产业链奠基。
16. 电力(Electricity)
出现时间与背景: 19世纪末电力发电、输电与电机应用成熟。
核心特征与影响: 电力为通用能源载体,具有清洁、可控、易传输的特性,催生电灯、电话、电报、无线电、家用电器、工业电机等无数衍生技术,彻底改变生产与生活模式。
17. 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出现时间与背景: 19世纪末成熟,20世纪初汽车、飞机兴起。
核心特征与影响: 内燃机使汽车、卡车、飞机成为可能,深刻改变交通与军事力量格局,加速商品与人员全球流动,塑造20世纪工业布局与城市形态。
18. 石化工业(Petrochemicals)
出现时间与背景: 20世纪初—中期,石油炼制与化工合成大规模发展。
核心特征与影响: 石化工业提供塑料、化肥、合成纤维、医药等广泛原料与产品,深度影响农业、工业、日用品和医疗系统,奠定现代产业链基础。
19. 半导体(Semiconductors)
出现时间与背景: 20世纪中叶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应用。
核心特征与影响: 半导体器件奠定现代电子工业基础,使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系统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由此开启。
20. 计算机(Computer)
出现时间与背景: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诞生,逐步小型化、普及化。
核心特征与影响: 计算机实现快速数据处理、存储与计算,改变生产管理、科研、金融、教育、医疗、娱乐等各领域,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成为经济增长新源泉。
21. 互联网(Internet)
出现时间与背景: 20世纪末由军用ARPANET演变,90年代向公众普及。
核心特征与影响: 互联网实现全球信息瞬时传递,重塑商业模式、供应链、社交文化、传媒与政治生态,催生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和知识经济。
22.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出现时间与背景: 20世纪后期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蓬勃发展。
核心特征与影响: 生物技术推动医疗、制药、农业(转基因作物)、环保与生物能源研发,开启精准医疗与生物经济时代,对人类福祉与产业升级具有巨大潜能。
23. 人工智能(部分学者将AI视为新兴GPT)
出现时间与背景: 21世纪深度学习与大数据驱动AI应用崛起。
核心特征与影响: AI可广泛嵌入生产管理、医疗诊断、金融风控、交通调度、消费推荐、科学研究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与颠覆性产业变革。
PS:因此,23项 GPT 只是一些学者在某篇/某本著作里总结出的一个数字,用来说明人类历史上真正达到“全局性、深层次影响”的技术并不多。对未来新兴技术是否能跻身这份“名单”,还需要后续的时间与实际产业变化来检验。
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的核心特征是:应用广泛、可持续改进、与其他创新存在强互补效应。大模型(LLM)和更广义的 AI 技术是否会成为下一代 GPT,目前是一个热点争议,但其“通用底座”属性与社会影响潜力显而易见。
这些通用技术常被认为具备以下特质:
可广泛应用于多个经济与社会部门。
随时间不断改进、演进。
引发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
这类GPT对经济长期增长、产业变革与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为理解经济史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框架。从大模型的演进来看,越来越类似电力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