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66阵地上只剩下杨启良一人,越军乘机冲锋,杨启良大喊:“向我开炮!” 1984年3月9日的深夜,166高地上硝烟弥漫。越军在连续三次进攻受挫后,不甘心失败,正准备发起第四次冲锋。阵地上,年轻的班长杨启良握紧了手中的步话机,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他的三名战友已经在前几轮激战中负伤,此刻只剩下他一人守卫着这片高地。 敌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杨启良知道这是最危急的时刻。他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果断地对着步话机喊道:"向我开炮!"这一声呐喊,震撼了指挥部的每一个人。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位浙江籍的年轻战士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阵地。 然而,要理解这份壮烈,需要回到一年前。1983年,杨启良从浙江台州应征入伍。这个身材瘦高、操着浓重南方口音的青年,看上去与千千万万个普通士兵并无二致。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特殊时期,让这个普通的青年有了不平凡的使命。 初到前线时,杨启良面对的是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崎岖的山地地形、潮湿阴冷的气候,以及随时可能响起的枪炮声,都在考验着这个新兵的意志。但他很快就适应了战地生活,并在日常训练中展现出过人的军事素养。 最艰苦的是在猫耳洞中的那段岁月。为了守卫边疆,杨启良和战友们在狭窄潮湿的猫耳洞中整整驻守了一年。这种环境下,许多战士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有的甚至脚趾、大腿开始腐烂。但杨启良始终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1984年3月9日晚上的战斗异常惨烈。越军集中一个连的兵力,对166高地发起猛攻。当敌人把进攻方向转至西侧无名高地时,杨启良与他的三名战友成为了这片阵地最后的守护者。他们默契配合,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前三次进攻,但战友们都在激战中负伤。 面对第四波进攻,杨启良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智慧。他巧妙地调整防守位置,采用游击战术,不断改变射击点位。这种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致使敌人错以为阵地上有众多守军。在这场独守阵地的战斗中,杨启良一人就击中了十八名敌军。 当越军发起最后的冲锋时,形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为了守住阵地,杨启良作出了那个惊人的决定——请求炮火支援自己的位置。这个决定虽然危及自身安全,但成功遏制了敌军的进攻。最终,他虽然身负重伤,但保住了性命,更重要的是守住了阵地。 这场战斗后,杨启良被授予一等功。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活着的"王成",这个称号背后,是对他那份宁死不屈、舍生忘死精神的最高褒奖。166高地上的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一名普通士兵的非凡勇气,更书写了一个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传奇。 从战场归来后,杨启良面临着人生的重要选择。凭借一等功的军功章,他本能够全然择取一个安稳的工作岗位。但是,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军人,选择了另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他进入了消费者协会,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为民服务征程。 在消协工作的初期并不顺利。处理消费者投诉、协助工商部门执法,这些工作表面看来简单,实际却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每一起消费纠纷背后,都可能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有些案件甚至涉及到地方上的不法势力,这需要执法人员具备过人的勇气和坚定的立场。 杨启良将部队里锻炼出来的责任心带到了工作中。他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当地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在处理消费纠纷之际,他坚守公平公正之原则,不惧强权,毅然为弱势群众仗义执言。渐渐地,他在当地群众中建立起了威信,甚至一些习惯闹事的人,在得知要面对的是这位退伍军人后,也会收敛许多。 在消协工作期间,杨启良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他不讲究个人得失,只求把实事办好。面对群众投诉,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就像当年在战场上一样雷厉风行。即便有些不法商贩试图通过威胁或利诱来干扰他的工作,他依然坚持原则,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时光飞逝,转眼间杨启良迎来了退休的日子。2015年,他离开了工作了数十年的岗位。退休后的杨启良看上去与普通的老年人无异,过着平静的生活。若不是了解他的过往,很难想象这位朴实的老人曾经在战场上有过那样惊心动魄的经历,也很难想象他在和平年代里依然坚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2017年建军节前夕,杨启良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刻着"一等功臣"四个大字的牌匾。这块牌匾不仅是对他当年战功的肯定,更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的褒奖。从166高地上的孤军奋战,到消协工作岗位上的坚守,杨启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本色,什么是为民服务 当今的和平生活,正是无数如杨启良一般的军人以热血和生命所换取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退伍后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军人的优良传统。杨启良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军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从战场辗转至机关,由军装换上便装,杨启良的人生轨迹尽显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用行动证明,英雄不仅存在于战场,更存在于平凡的岗位上。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66阵地上只剩下杨启良一人,越军乘机冲锋,杨启良大喊:“向我
自由的百灵鸟
2025-02-04 18:46:10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