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李鸿章斥资6000两白银,从洋人处购得一套电灯与发电设备,拟献于慈禧太后。未料慈禧得知后,竟认定此设备有损紫禁城风水。而她初见电灯时所言,至今仍令人忍俊不禁。 【消息源自:《晚清宫廷电灯风波轶事》2023-08-27 时史研究报】 19世纪末,晚清那是一个风云搅动的时代,中国仿佛置身于狂风巨浪之中。西方列强如饿狼一般,用坚船利炮疯狂冲击着古老封建王朝的大门。国内呢,矛盾也是一茬接一茬,局势乱得像一团麻。就在这时,西方的那些新奇玩意儿,源源不断地涌进了中国,和本土传统文化撞了个满怀。这紫禁城啊,本是封建王朝的核心,里面的变化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1888年的北京城,街头巷尾开始流传着洋人的新鲜事儿。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心里打着小算盘。他想着法子讨慈禧太后欢心,一咬牙,花6000两白银,从英国商人手里弄来一批崭新的电灯和发电设备。他心里琢磨着,这西洋发明多时髦啊,太后要是喜欢了,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不得稳稳当当的。 可慈禧太后呢,满心都是传统风水观念。一瞅见宫廷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电线,脸色瞬间变了,就像乌云遮住了大太阳,勃然大怒。她觉得这可坏了皇宫的风水,是对祖宗基业的大不敬。李鸿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解释说,这是西洋最流行的发明,不仅不碍事,说不定还能给太后添福添寿呢。慈禧这才稍微消了消气,不过还是坚决不同意安装。 这时候,李莲英这个角色登场了。慈禧外出这段时间,李莲英瞅准时机,暗地里和卖灯的洋人见了个面。那洋人也不是吃素的,砸重金贿赂李莲英。李莲英呢,也是个贪心的主儿。趁着没人注意,他偷偷安排把电灯安到了慈禧最爱的长春宫里。 等到慈禧回宫,看到满殿亮堂堂的,气得眼睛都瞪大了。他指着电灯质问李莲英:“你这是在我屋里挂的啥,像彩色的茄子似的!”李莲英赶忙跪下,眼珠一转,解释说这是新玩意儿电灯,比烛火亮,还给老佛爷增福气呢。慈禧一听,乐了,眉开眼笑的,瞬间就迷上了电灯,还研究起电力奥秘,像换了个人似的。 后来,慈禧觉得长春宫的电灯太妙了,1890年的时候,一挥手,让颐和园也装上这洋玩意儿。这么一搞,大量白银就像流水一样,都花在电灯安装上了。可谁能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打来了,颐和园被洗劫一空,那漂亮的电灯也都毁了。 但慈禧大难不死,1901年回銮北京。回到颐和园,她二话不说,马上下令重修电灯。到了1903年,颐和园又亮起来了,跟仙境似的。这事儿传出去了,1904年,西苑和颐和园的电灯又重新点亮。同时,咱们北京的民用电力事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慈禧心里痒痒了,1907年到1908年,又让清宫里热热闹闹安装电灯。宁寿宫、长春宫、建福宫这些地方,电灯公所一个接一个建起来。短短二十年,清宫居然盖了三座电厂,装机容量达到了50千瓦。 这一通操作,那钱花得吓人。宣统元年,光电灯上就花了三千七百多两白银,宣统二年,给寿宁宫和漱芳斋加电灯,又花八百多两。 在那段“电气革命”的日子里,李鸿章一心想着讨好太后,却也没逃过封建宫廷那些弯弯绕绕。他想着靠新鲜玩意儿巩固地位,可没想到,宫廷里的人际关系和传统观念,把这事弄得复杂极了。 李莲英呢,仗着慈禧的宠爱,为了自己的利益,偷偷摸摸和洋人勾结。那一笔笔贿赂,就像一颗颗毒瘤,侵蚀着晚清的根基。 慈禧太后自己呢,喜欢新鲜东西没错,可那无尽的私欲,让她把大量的白银都花在了自己的享受上。要是把这些钱用在军队建设上,咱们的国防力量能不强吗? 不过话说回来,这电灯进宫的事儿,也给那个闭塞的时代,吹来一丝新的风。咱得从这里面吸取教训,不能再只看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为国家的发展多想想。 晚清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教训和启示的史书。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发展,不断努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
1988年,李鸿章斥资6000两白银,从洋人处购得一套电灯与发电设备,拟献于慈禧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04 00:28:26
0
阅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