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

赢梯说事 2025-02-03 17:58:18

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咽气,可没成想,当天夜里,袁崇焕的首级竟凭空消失,直到150年后,才揭开真相!   袁崇焕这个人身上的争议太多,明末被视为奸臣,清朝中期被视为忠臣,晚清时期还被维新派上升到民族英雄的行列,可见这个人的复杂。   据史料记载,袁崇焕之所以被崇祯推到这么高的位置,全都是因为他带领手下打赢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这让崇祯皇帝看到了平灭辽东的希望。   当时崇祯皇帝靠着政治权谋刚上台不久,魏忠贤一派刚在他的政治操作下而被一网打尽,他正需要一个大功绩来向天下人证明他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所以他特意召见袁崇焕,询问其平辽之策。   袁崇焕这个人本就健谈,但他忘了他面前的可是皇帝,以前那种不知收敛的性格要特别注意藏起来。   但是进入皇宫后,根本没有人敢提醒他不要说那些大话,袁崇焕于是在皇帝期许的目光中夸下海口——臣定能五年平辽。   从这儿开始,就能看出袁崇焕在政治上有多么不成熟了。   是,袁崇焕是被崇祯任命为辽东巡抚,督师东北地区,尤其是山海关附近,但是,袁崇焕给皇帝许诺必出成果的时间是五年。   五年袁崇焕能干出点啥也还算有本事,但如果这五年内没解决掉当初许诺下来的东西,该怎么和皇帝交差?   更别说有更多羡慕袁崇焕权势的人早就想拿着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许诺搞事情,只要皇帝和袁崇焕之间有了嫌隙,那么袁崇焕受到的惩罚将不会很低。   但只有这些还不至于让袁崇焕有这样的结局,后来袁崇焕却在辽东昏招迭出,不仅亲自出面弄死毛文龙,还主动违规与蒙古人做生意。   就从表面来看,你袁崇焕不知道做一些事儿完全不用自己亲自去干嘛,一些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东西,为啥不派小弟去干?   把柄,就这样轻易的让袁崇焕的政敌把握住了。   还有一件事让袁崇焕与皇帝离心离德,最后不得不面临凌迟处死的结局。   那就是这五年里袁崇焕根本没有去进攻皇太极他们,反而是一直保持守势,皇太极索性率兵绕道攻打京城 ,袁崇焕就只能扔掉守备城防和满蒙军队进行野战,最后自然取得惨败。   但好在,袁崇焕兵力还有所保存,这不是大败;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北京城已经遭到满蒙军队骚扰,多少百姓流离失所,皇帝也因为袁崇焕的无能而暴怒。   天子之怒,一般是无人可挡;何况当时的北京百姓,都认为是袁崇焕能力不足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平民之怒,亦无法可挡,袁崇焕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机会。   在居士稍微好一些的时候,崇祯皇帝终于可以好好处置这个让他丢尽脸面的袁崇焕,经过三审三议,袁崇焕还是被皇帝判了凌迟处死。   于是,故事开头那一幕就这样发生了,袁崇焕给自己找了一个最痛苦的死法。   行刑者手法高超,当日活剐了袁崇焕三千多刀,袁崇焕也还没有彻底死去,反而是痛苦嚎叫了半天时间,直到最后一刀剐完,袁崇焕这才咽了气。   当时也有同情袁崇焕的人,比如袁崇焕死后其头颅被砍下示众,后来却离奇消失。   有一个说法就是当时袁崇焕有一个忠仆佘继宗,本来就会武功,半夜偷走袁崇焕头颅后从此隐姓埋名,看守其头颅,民间美传为“冒死葬忠魂”。   直到一百多年后,袁崇焕平反,佘氏后人才公布出这个秘密。   当然,这个说法不可尽信,毕竟那个时候想要盗取一个人头可是非常困难,顶多可以当一个传说来听。   信息来源: 凤凰网历史——袁崇焕惨死之后,他的墓中为何没有头颅?

0 阅读:4
赢梯说事

赢梯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