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这样过完了,亲戚也走完了。总结一下过年走亲戚的感受。不论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实际上都是走过场。 大年初一,先去大伯家。一进门,大伯母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桌上摆满了瓜子、糖果和水果。大家寒暄几句,问了问彼此的身体状况,工作怎么样,孩子学习如何。聊了不到十分钟,话题就枯竭了。大伯母忙着去厨房准备午饭,我们坐在客厅里,气氛有点尴尬。电视里放着春晚重播,大家盯着屏幕,偶尔有人冒出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评论。午饭吃完,大家又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告辞。大伯母送到门口,笑着说:“有空常来啊。”我们点头答应,心里却清楚,下次见面可能又是一年后。 初二去姑姑家,情况也差不多。姑姑家的表弟刚结婚,大家聊了聊婚礼的细节,问了问新娘子怎么样。表弟笑着说:“挺好的,挺贤惠的。”大家附和着夸了几句,话题又断了。姑姑忙着给我们倒茶,大家端着茶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物价、房价。午饭吃完,大家又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告辞。姑姑送到门口,笑着说:“有空常来啊。”我们点头答应,心里却清楚,下次见面可能又是一年后。 初三去朋友家,情况也差不多。朋友家的小孩刚上小学,大家聊了聊孩子的学习情况,问了问学校怎么样。朋友笑着说:“还行,就是作业多。”大家附和着抱怨了几句,话题又断了。朋友忙着给我们倒茶,大家端着茶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工作、生活、八卦。午饭吃完,大家又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告辞。朋友送到门口,笑着说:“有空常来啊。”我们点头答应,心里却清楚,下次见面可能又是一年后。 过年走亲戚,感觉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大家见面,寒暄几句,吃顿饭,然后告辞。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没什么深入的交流。亲戚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淡了。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平时忙工作、忙家庭,难得见面,见了面也不知道该聊什么。走亲戚,更像是一种形式,一种传统,一种习惯。 有人说,亲戚之间应该多走动,多联系,才能保持感情。可是,走动多了,联系多了,感情就真的能保持吗?我觉得未必。感情不是靠走动和联系就能维持的,而是靠彼此的关心和理解。如果平时没有真正的交流,没有真正的关心,走再多亲戚,吃再多顿饭,感情也不会加深。 过年走亲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维持传统,还是为了维持感情?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维持一种表面的和谐。大家见面,寒暄几句,吃顿饭,然后告辞,心里却清楚,下次见面可能又是一年后。这种表面的和谐,到底有多少意义?
年就这样过完了,亲戚也走完了。总结一下过年走亲戚的感受。不论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俊材说社会趣事
2025-02-03 10:37:49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