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罢,不少所谓公知污蔑北洋水师大炮因腐败而无法打响。可日本人竭尽全力打捞北洋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03 06:38:47

甲午战罢,不少所谓公知污蔑北洋水师大炮因腐败而无法打响。可日本人竭尽全力打捞北洋水师定远舰,除企图毁灭证据、抹除这段历史外,尚有其他更为关键的目的。 【消息源自:《甲午风云后续:沉舰打捞背后的故事》,2024-09-10 新闻纪实周刊】 说起甲午战争那可是19世纪末的事儿了,当时世界正陷入列强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各强国都像饿狼似的,瞅准机会就想咬一口。咱中国虽说有着庞大的帝国体量,可内部那是腐朽得很,政治乌烟瘴气,军事技术更是一落千丈。再看日本,明治维新后就像开足了马力的火车,迅速崛起,野心也跟着膨胀,一心想着对外扩张,妄图称霸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那是遭受了重创啊!在威海卫海战里,定远、靖远、来远等好多主力舰船不是沉没就是搁浅。战火熄灭后,日军在威海卫赖了三年之久,天天琢磨着怎么打捞那些沉舰。1895年3月,日本海军工程师古川庄八接到命令,和三浦海军大佐一起来到威海卫,负责打捞前期的调查工作。他们没日没夜地忙活了一个月,终于摸清情况,发现沉舰虽受损程度不一样,但大多舰体还保存得挺好。 刚开始,日本官方还想自己动手打捞,可这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啊!遇到的困难就像拦路虎一样,一个接一个。没办法,只好批准民间打捞申请,把这事儿交给了五位民间人士。这一打捞啊,就从1895年一直干到1897年。日本可真没少收获,打捞上来的好东西不少。后来啊,日本利用打捞定远号的物品,在福冈县太宰府修了个定远馆,好像在炫耀他们的“战果”似的。还把一具定远舰的舵轮送给了长崎的一个英国商人,到现在还在旧格拉巴宅邸公园放着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2014年到2023年这段时间,中国启动了对甲午沉舰的水下考古工作。那可真是困难重重啊,海洋环境复杂得很,技术难题也是一个接一个。但咱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们可没被吓倒,他们就像无畏的战士,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专业精神,一点一点地钻研。 在这期间,考古队伍取得的成果让人惊叹不已!他们先后确认了致远舰、经远舰等好多主力舰的沉没位置。还打捞出数千件重要文物,这可都是历史的见证啊!其中有两张北洋海军士兵的木质姓名牌,一枚是“来远三等水手于盛元”的,一枚是“来远一等水手张长发”的。看到这两张姓名牌,就好像能看见当年那些英勇的水兵们在战火中拼搏的身影。还有一块重达18.7吨的钢板,专家们推测这可能是定远舰的防护铁甲,这多让人激动啊! 到了2024年8月,“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盛大开幕了。好家伙,那场面,可热闹了!大批甲午沉舰出水文物第一次系统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这些文物就像一个个无声的老师,为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的研究提供了特别宝贵的实物证据。 通过这次展览,人们对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说,确定了经远舰的最后沉没位置,以前有些说法被推翻了,像致远舰被鱼雷击沉的说法就被排除了,还发现了经远舰和来远舰加装尾部火力的证据。这也让咱了解到,当时的北洋水师其实也有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现在啊,通过对这些打捞和研究,大家都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是多么的珍贵。日本当年打捞北洋沉舰,那是多种原因掺和在一起的。他们想从沉舰上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好让自己更强大;也想缓解财政压力,补充海军装备;还想炫耀自己的战胜国地位。 咱们可不能忘了那段历史啊!它时刻提醒着咱们,和平来之不易,得好好珍惜。现在这个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是主旋律,大家都应该加强合作,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那些考古工作者们一样,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我们也要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 阅读:199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