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爱新觉罗永琪病逝,永琪是乾隆最喜爱的儿子,所以乾隆下令以太子的规格将

熹然说历史 2025-02-02 23:07:28

1766年,爱新觉罗永琪病逝,永琪是乾隆最喜爱的儿子,所以乾隆下令以太子的规格将他下葬。奇怪的是没过多久,几位负责给永琪看病的太医,也竟然全部被乾隆下令问斩。 永琪的母亲叫珂里叶特氏,不过大家都叫她愉妃。永琪出生之前,乾隆还是皇四子的时候,愉妃就已经是他身边的侧室格格了。不过因为愉妃娘家没什么背景,又不喜欢争宠,所以乾隆当时并不怎么喜欢她。 永琪虽然母亲地位不高,但从小就聪明伶俐,让乾隆很是喜爱。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伺候皇子读书习武的老师。永琪小时候跟着这些老师勤学苦练,不仅读了不少书,武艺也是一等一的好。 长大后的永琪真可谓是文武双全。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满语、汉语、蒙语说起来跟喝水一样流利。琴棋书画那就更不在话下了。乾隆自己就喜欢这些雅乐,所以对永琪越看越喜欢。 永琪虽然才华横溢,但为人低调谦逊,跟乾隆的关系也特别好。有一回乾隆想跟儿子们比试骑射,谁知永琪一连赢了他老人家好几局,别提多让乾隆高兴了。 那时候满族贵族最重视骑马打猎这些本事,所以永琪年纪轻轻就已经威名远播。听说他武艺高强,不少蒙古王公贵族的儿子还专门上门求教切磋呢。就这样,永琪这个五阿哥在乾隆的众多儿子中渐渐变得最受宠爱,前途无量。 虽然永琪出身不算高贵,但他却有让乾隆独独偏爱的过人之处。永琪不仅聪明能干,最难得的是他还特别孝顺。乾隆最看重的就是儿子们的孝心,所以对永琪那是越来越喜欢。 康熙五十年,乾隆还是皇四子的时候就已经娶了永琪的母亲愉妃。后来乾隆当了皇帝,宫里美女如云,可他却还是对永琪的母亲愉妃青睐有加。愉妃生下永琪后更是备受宠爱,由此可见乾隆有多疼永琪这个儿子。 乾隆二十八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天傍晚,乾隆正在圆明园的静明斋休息,谁知殿内突然失火,眼看大火就要烧到乾隆的身边,可殿内的人却吓得四散而逃,竟然没人敢冲进去救驾。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永琪赶到了。他二话不说冲进火海,硬是把乾隆背了出来。要知道当时永琪才二十出头,能在危急关头舍己为父,让乾隆感动得不得了。 之后没多久,乾隆就封永琪为荣亲王,按照满族的说法,这"荣"字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荣。要知道乾隆在世的时候,只给过三个儿子荣亲王的封号,可见他对永琪是多么器重。 其实乾隆不只一次当众表示,要把皇位传给永琪。按理说皇位继承人一般要从嫡子里挑,可乾隆的嫡子永琰不仅才能平平,母家势力又太强,乾隆生怕自己百年之后他会被架空。 反观永琪不仅有真才实学,母家也没什么势力,乾隆想来想去,觉得永琪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碍于"立嫡不立长"的祖制,乾隆也没法明目张胆地立他为太子。不过在乾隆心里,永琪就是他理想的接班人。 永琪前途无量,本该青云直上,可谁知天不遂人愿,英年早逝了。那一年永琪才25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突然得了一种叫做"附骨疽"的怪病。这病来势汹汹,据说连膝盖骨都烂掉了,那得有多疼啊。 按说永琪是堂堂亲王,自然能请到最好的御医,可不管太医们怎么治,就是治不好他的病。到了后来,永琪连床都下不了了,只能躺在床上,日渐消瘦。乾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把自己的命给永琪续上。 乾隆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朝廷的御医个个都是国士无双,怎么就治不好永琪的病呢?为了给儿子壮胆,他忍痛下旨,给永琪加封了一个"和硕"的尊号。按照满族的规矩,"和硕"二字就跟"至尊"的意思差不多,除了皇帝本人,就属荣亲王的封号最高了。 可惜医术再高明,也抵不过天命难违。永琪到底是没能熬过那个冬天,就这么悄悄地走了。乾隆伤心欲绝,下旨要按照太子的规格办永琪的后事,足足哀悼了几个月。 等乾隆稍稍缓过神来,就立刻下令查当年给永琪治病的御医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查才发现,原来那些御医居然把永琪的病情跟别的病搞混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才酿成了大祸。 乾隆一听气得肝胆俱裂,当场下旨把参与治疗的御医统统砍了。其实仔细想想,杀几个御医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无非就是出出气罢了。不过失去爱子的痛苦,大概也只有当父亲的才能体会吧。 虽然永琪英年早逝,但他的后人却个个有模有样。他的侧福晋索绰罗氏,就是大家熟悉的《还珠格格》里"知画"的原型。知画给永琪生了个儿子叫绵亿,据说琴棋书画、骑射样样精通,简直就是永琪的翻版。 绵亿的儿子奕绘,在嘉庆、道光年间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诗词歌赋样样都强。后来永琪的第八代玄孙爱新觉罗·启孮,更是成了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由此可见,永琪的那股子才华,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一脉相承。

0 阅读:13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