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外交部长陈毅在会见国外记者时,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一个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国家,不为人知的新中国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凡是能拿圈套住的粮食、水果都拿去给苏联还债了。 1953年苏联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去世,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方面希望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减少对外输出革命,但中国在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坚守原则,坚决不妥协。这种思想和战略上的冲突,使得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60年7月,苏联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将在援助的专家全部撤回,并废除了所有的科学技术合作项目,使得中国在尖端武器上研发停滞,这才有了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原子弹的道路。 不仅如此,苏联还将之前在抗美援朝、旅顺撤军等时期的援助项目折算成现金债务,要求中国偿还高达86亿元的外债,试图以此迫使中国在一些问题上妥协。而此时的中国又正在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基础薄弱,处境极其艰难。但中国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精神让我们毅然选择宁愿还债也不牺牲国家利益。 由于拿不出大量资金,经过与苏联代表商议,中国决定以物抵债。起初,因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工业刚起步,便用猪肉、鸡蛋、苹果等农副产品来偿还。 河南作为粮食和猪肉大省,因大量肉和粮食被用于还债,成为全国最困难的省份之一。苏联对还债产品要求苛刻,鸡蛋、苹果都要用圈套来衡量大小,不合格就退回。百姓为节省粮食定量供应,三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很不错,很多人因营养不良患上浮肿病。但农产品附加值低,即便省吃俭用,偿债仍是杯水车薪。 后来,经过专家讨论,决定用矿产资源还债。中国当时矿产资源丰富,价值远高于农产品,还债效率更高。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中国大力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其中,新疆的可可托海矿区贡献最大,这里能出产八十多种矿石,占全球已知矿石种类的80% 。新疆冶金局长白澄明接到指令后,亲自带领职工开展稀有金属开采大会战。1960年的新疆冬天异常寒冷,气温常达零下40度,职工们不畏严寒,点火融冰,用风钻打眼爆破,手工选矿,用羊皮背篓背矿石,很多人手和脚被冻伤仍日夜奋战。事实证明,用矿产还债是明智之举,既减轻了还债压力,缩短了还款周期,又省下农产品满足百姓日常需求。1965年,中国如期还清所有贸易欠款和国内公债,可可托海矿区约贡献了35%的债务。 还清债务后,中国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尽管经济压力依旧巨大,但在科技和国防发展上从未松懈,尤其是在“两弹一星”的研发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氢弹成功试爆;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航天科技领域。这些成就不仅是科技的重大突破,更是国家独立自主的有力象征,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坚韧。
1965年,外交部长陈毅在会见国外记者时,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一个既无内
盼山要说话
2025-02-02 08:21:33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