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陈昌浩的警卫员手拄木棍,蹚水过河,突然被马家军骑兵发现。好在,敌人看他们没带枪,以为是乞丐,就放他们走了。谁知,一个叛徒却说:“他是徐向前的参谋,快抓起来!” 陈昌浩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政委,和徐向前元帅是携手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 “南进”失败后,陈昌浩听从中央军委的指示,跟着徐向前同志组织“西路军”,计划进行一场“宁夏战役”,以实现消灭军阀马步芳等人的马家军,在河西走廊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一开始战斗在徐向前元帅的指挥下打的极为顺利,直到张国焘在后面从中作梗,胡乱给西路军下达命令,由于西路军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红四方面军组成了,所以从张国焘那里发来的“建议”还真的影响了西路军后续的战斗部署。 加上本来马家军的装备就比刚经历过长征的红军精良,在反应过来后,马家军集合重兵,同时纠集附近那些反动分子在乡里为非作歹,重创西路军的同时还顺带着破坏了我军的群众基础。 当时,马家军只要知道有一个民众收留了红军,就把他们全家都给杀掉,加之大西北这个地儿本身就地广人稀,人人自危下红军一直得不到兵力补充,而中共中央当时也在陕甘与敌人做抗争,要来这里支援少说也得很长时间。 最终我西路军在辗转多地,转战千里后,虽然剿灭了许多敌军,但自身也受到了极大的重创,以那时西路军的兵力,或许都等不到中央派来的援兵,就得全部交代在那里。 1937年,西路军部属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在甘肃高台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因为寡不敌众战子一人一弹而牺牲,这宣布西路军西进计划的失败,西路军当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撤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西路军军委在军事会议上统一了意见,那就是让徐向前和陈昌浩同志回延安报告情况,其他人员将组成三路支队,在不同方向上跟敌人打游击战。 当时徐向前元帅并不想抛下大家走,他想跟着战友李先念等人在这里和敌人做最后的战斗,但是陈昌浩同志拉住了他,力劝不怎么爱争吵的徐向前一定要回延安,只要有他在,西路军的战士就算没白牺牲。 最终,徐向前同志同意了大家的意见,按照计划,徐向前和陈昌浩分开行动,陈昌浩一行先去武汉再返延安,徐向前独自去延安。由于徐向前身材高大,徐向前在回去延安的途中还化妆成乞丐,一路乞讨,这才最终回到了延安。 而陈昌浩同志本来就长相不怎么引人注意,路上他选择了和警卫员一起同行,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他们把枪藏的特别严实,到后来甚至都扔掉了枪,拄着木棍一路向目的地行去。 但在陈昌浩回去的路上,还是让他遇到了险情。 当时他们已经把枪扔掉了,拄着木棍打算度过眼前的河,马家军骑兵当时为了搜捕红军都骑马来到了这里,看到陈昌浩两人并没有携带枪支,本来一路颠簸劳累的他们就索性把他俩忽略,转而去别处搜寻。 可是马家军骑兵还没走多远,跟在后面的一个原来在红四军政治部工作的叛徒却认出来陈昌浩,因为他越看陈昌浩越觉得像他们的政委。 于是这个叛徒便请功似的找到骑兵部队里面的当官的,指着陈昌浩说他好像就是徐向前的参谋。 一开始当官的很兴奋,把他抓了回去,但没想到康海生做事机灵,一边周旋一边假装什么也不知道,敌人硬是没从他身上挖到半点情报,后来马家军认为康海生不过是个普通红军,就没管了。 而康海生趁着上厕所的功夫,找准时机逃了出去,后来重新投入了革命。 (【红馆故事会】离群孤雁觅东归——西路军战士康海生回忆历尽艰难回到党的怀抱(二))
1937年,陈昌浩的警卫员手拄木棍,蹚水过河,突然被马家军骑兵发现。好在,敌人
赢梯说事
2025-01-31 23:52:23
0
阅读:7